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
《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
《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國語辭典》:字据(字據) 拼音:zì jù
作为凭證用的文书。如合同、借据等。《官话指南》卷二:「这张字据,是徒弟刚一上铺子就写么?」
《漢語大詞典》:旨符
传达命令的凭证。
《新唐书·食货志一》:“中书令 李林甫 以租庸、丁防、和糴、春綵、税草无定法,岁为旨符,遣使一告,费纸五十餘万。”
《漢語大詞典》:质照(質照)
凭证,明证。 元
无名氏 第三折:“他犯了杀人条,现放着大质照,刀头儿血染高。”
《國語辭典》:邮票(郵票) 拼音:yóu piào
黏贴在信件上的印花纸片。为已缴纳邮费的凭證。也称为「邮花」。
《漢語大詞典》:由单(由單)
赋税定额的凭证。 清
陆陇其 《三鱼堂日记》卷下:“ 邱象随 来,言
《淮南赋役全书》田额之数,俱係折实之数, 靳总河 查其未折之数,谓其有隐匿,赖旧由单得白。”
《國語辭典》:验票(驗票) 拼音:yàn piào
检验票据或凭證。如乘车、看电影、看戏等均在进车站或进场时验票。
《漢語大詞典》:召符
犹调令。古代上级征调下级的凭证。符,符节、符信。
《新唐书·李夷简传》:“ 翼 驰及 潼关 ,果得召符。”
《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行密 病甚,命判官 周隐 作符召 渥 …… 温 见 隐 作召符犹在案上,急取遣之。”
《漢語大詞典》:长籍(長籍)
长期出入宫殿的凭证。《唐律疏议·卫禁上·无著籍入宫殿》:“诸应入宫殿,未著门籍而入;虽有长籍,但当下直而輒入者,各减阑入五等。”
《國語辭典》:差票 拼音:chāi piào
拘票。《儒林外史》第五○回:「『现今出了差票在此,怎样料理?』王仁笑道:『你令兄平日常说同汤公相与的,怎的这一点事就吓走了。』」
《漢語大詞典》:鹤料符(鶴料符)
官府催缴赋税的凭证。 唐
皮日休 《新秋即事》诗之一:“酒坊吏到常先见,鹤料符来每探支。”
《漢語大詞典》:画凭(畫憑)
在用做凭证的官方文书上签字。
《明史·职官志三》:“吏科,凡吏部引选,则掌科同至御前请旨。外官领文凭,皆先赴科画字……兵科,凡武臣贴黄誥敕,本科一人监视。其引选画凭之制,如吏科。”
《明史·方从哲传》:“六部堂上官仅四五人……文武大选、急选官及四方教职,积数千人,以吏、兵二科缺掌印不画凭,久滞都下,时攀执政舆哀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画凭领凭》:“命下半月后,赴吏科画凭……清晨赴科伺候,于凭册书一押,是谓画凭。”
《漢語大詞典》:飞签(飛籤)
旧时官府派差役捕人所发的凭证。《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太守看了,忙出飞籤,差人拘那妇人,一并听审。”
《漢語大詞典》:度关繻(度關繻)
古时出入关卡的凭证,裂帛为之,合以为符信。典出
《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繻,帛边也。旧关出入皆以传。传烦,因裂繻头合以为符信也。”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漢語大詞典》:路凭(路憑)
通行的凭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又恐圣兵到此,以执旗之人疑为奸细,不肯轻信,必先发给路凭一张,盖用佐将印信。”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旅鬼索路凭归费》:“我久客思归,而苦无路凭,恒为关津吏所留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