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牵合(牽合)  拼音:qiān hé
1.牵强附会,勉强凑合。《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它人牵合程课者。」
2.牵线撮合。《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世传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姻事,今生夫妇已承牵合,来世姻缘亦须仰藉神力。」
《漢語大詞典》:假合
(1).聊为凑合。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欢旧难假合,风土岂虚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余考释氏之言,未为佳证,《穆天子》《竹书》山海经皆埋緼岁久,编韦稀絶,书策落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
(2).佛教语。谓一切事物均由众缘和合而成,暂时聚合,终必离散。 唐 李白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王琦 注:“释家以此身为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
《國語辭典》:瓦合  拼音:wǎ hé
破瓦相合,虽聚而不齐。比喻乌合之众。《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序》:「陈涉起匹夫,驱瓦合谪戍,旬月以王楚。」
《國語辭典》:凑集(湊集)  拼音:còu jí
聚集。如:「星期天,大家凑集在一起閒谈。」
《漢語大詞典》:牵缀(牽綴)
(1).犹牵制。谓缀其后使不得自由行动。《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如使 石阳 及 青 徐 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知兵:“要知此兵之屯,在於牵缀贼势,使其左顾右虑,不敢併力攻城,而胜算在我矣。” 郭希仁 《从戎纪略》:“幸东南原及 黄河 岸诸路均未开战,各住画定地点,牵缀敌兵,得以无事。”
(2).连接。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弱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自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3).牵强凑合。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学者又习於当时之所谓经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
《國語辭典》:好歹  拼音:hǎo dǎi
1.好与坏。《红楼梦》第三七回:「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也作「好赖」、「好癞」。
2.意外的变故。多指有性命之忧。《水浒传》第五一回:「哥哥救得孩儿,却是重生父母。若孩儿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3.无论如何。《红楼梦》第七回:「他女儿听说,便回去了,还说:『妈好歹快来。』」也作「好赖」、「好癞」。
4.分出高下。《西游记》第一九回:「老孙还要打开那门,与他见个好歹,恐师父在此疑虑盼望,故先来回个信息。」
5.随便、不问究竟。《红楼梦》第八○回:「也不知谁使的法子,也不问青红皂白,好歹就打人。」
《漢語大詞典》:充事
凑合使用。北史·邢邵传:“﹝ 邵 ﹞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劝励》:“﹝ 赵郡王 孝恭 ﹞尝谓所亲:‘吾所居宅,微为壮丽,非吾心也,将卖之,别营一所,粗充事而已。’”
分類:凑合
《漢語大詞典》:凑聚(湊聚)
集中;凑合在一起。《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忽至一个地方,舟中望去,人烟凑聚,城郭巍峨,晓得是到了什么国都了。”红楼梦第二三回:“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
《國語辭典》:抬贴(抬貼)  拼音:tái tiē
1.凑合、配合。元。曾瑞〈哨遍。合欢制套。耍孩儿。么〉:「最难甘递互相抬贴,卖弄他风流酝藉,只能驱一握掌中风,几曾将烦暑除绝。」也作「抬帖」。
2.照顾、体贴。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没盘缠,在店舍,有谁人,厮抬贴。」也作「抬迭」。
《漢語大詞典》:趁场(趁場)
指凑合表演。《歧路灯》第八四回:“ 盛希侨 笑道:‘我去虎豹,贤弟也去豺狼一回,好趁场儿。’”
《漢語大詞典》:就合
无原则性,凑合别人;迁就
蜷曲;不伸展
《国语辞典》:打拢(打拢)  拼音:dǎ lǒng
凑合、会聚。《红楼梦》第二五回:「马道婆听说这话打拢了一处,便又故意说道:『阿弥陀佛,你快休来问我,我那里知道这些事。罪过!罪过!』」
分类:凑合会聚
《國語辭典》:杂凑(雜湊)  拼音:zá còu
将不同的人或物凑合在一起。如:「这支临时杂凑的球队,因默契不佳,不久便被淘汰了。」
分類:杂凑凑合
《漢語大詞典》:揽缀(攬綴)
亦作“擥缀”。 拉扯凑合。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自 开元 制礼讳去《国恤》章,累圣陵寝,皆因事擥缀,取一切乃已。”
分類:拉扯凑合
《漢語大詞典》:腌对付(腌對付)
谓凑合对付。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穷缀作,腌对付。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们许。”
分類:凑合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