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准绳(準繩)  拼音:zhǔn shéng
1.用来测量平直的器具。《淮南子。说林》:「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
2.比喻权衡事物的法度。《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坟、典起之于前,诗、书继之于后,先王陈迹,后王准绳。」
《分类字锦》:正色准绳(正色准绳)
孙逖授萧谅御史中丞制将求独坐更伫兼才斯正色于准绳俾生风于台阁
分类:台谏
《分类字锦》:准绳储寀(准绳储寀)
孙逖授程伯献太子詹事等制准绳储寀师长国庠爰择亲贤用谐任寄
分类:宫僚
《分类字锦》:准绳阴阳(准绳阴阳)
中说圣人辅相天地准绳阴阳恢皇纲立人极
分类:
《分类字锦》:准绳仁义(准绳仁义)
文子圣人以仁义为准绳
分类:
《分类字锦》:准绳之官(准绳之官)
缪世应石鉴碑君为治书御史朝廷以公雅节不群直方其道仍授准绳之官频居牙爪之任鹰跱虎视而庶僚风靡
分类:台谏
《分类字锦》:万世准绳(万世准绳)
胡安国春秋序百王之法度万世之准绳皆在此书
分类:
《分类字锦》:行中准绳(行中准绳)
家语哀公问曰何谓贤人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踰闲行中准绳
分类:
《漢語大詞典》:法脉准绳(法脈準繩)
犹言法则标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授曲》:“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準绳载之于书者。”
分類:法则标准
《國語辭典》:规矩准绳(規矩準繩)  拼音:guī jǔ zhǔn shéng
制作测量圆、方、平、直等的仪器。比喻一定的法度。《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也作「规矩钩绳」、「规矩绳墨」。
《漢語大詞典》:绳直(繩直)
犹准绳。谓其笔直。易·说卦:“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 晋 潘岳 《藉田赋》:“遐阡绳直,邇陌如矢。” 宋 陈师道 《和黄充实春尽游南山》:“回溪转鉤曲,门径入绳直。”
《漢語大詞典》:绳准(繩準)
准绳。管子·宙合:“世用器械,规矩绳準,称量数度,品有所成。”《淮南子·齐俗训》:“今夫为平者準,为直者绳也,若夫不在於绳準之中,可以平直者,此不共之术也。” 唐 钱珝 《授薛昭纬御史中丞制》:“宜正衣冠,立为绳準。” 明 李东阳 《重建正学书院记》:“兹又聚徒置院,为养蒙储俊之计,为之标的绳準以示之。”
分類:准绳
《漢語大詞典》:准直(準直)
准绳。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田事既飭,先定準直,农乃不惑。” 郑玄 注:“準直,谓封疆径遂也。” 孔颖达 疏:“準谓轻重平均,直谓绳墨得中也。封疆有界限,径遂有阔狭,皆先平均正直之,故云‘準直,谓封疆径遂。’” 宋 范仲淹 《明堂赋》:“布农事於準直,习舞德於和平。”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二》“分当相直”:“《月令》曰:‘先定準直,农乃不惑。’準直即準绳也。”参见“ 準绳 ”。
分類:准绳
《國語辭典》:准绳(準繩)  拼音:zhǔn shéng
1.用来测量平直的器具。《淮南子。说林》:「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
2.比喻权衡事物的法度。《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坟、典起之于前,诗、书继之于后,先王陈迹,后王准绳。」
《國語辭典》:三尺  拼音:sān chǐ
1.三尺法的简称。参见「三尺法」条。《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杜周传》:「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2.三尺剑的简称。参见「三尺剑」条。《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明。汪錂《春芜记》第六出:「俺将此剑赠了你,你早提三尺殛蚩尤,莫教鬼哭与神愁。」
《漢語大詞典》:三尺童子
谓小儿。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使制其死命。”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减头绪》:“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於心,便便於口。”亦作“ 三尺童蒙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 汉 室復兴, 曹氏 即灭矣。”
分類:小儿
《國語辭典》:古训(古訓)  拼音:gǔ xùn
1.可为后世师法准则的古语。如:「古训必有其道理,不可恣意诋毁。」
2.先王的遗典。《书经。毕命》:「不由古训,于何其训?」《诗经。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3.古代文字的训诂。《清史稿。卷四八一。儒林列传二。戴震列传》:「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