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寒树(寒樹)
寒天的树木;冷清凋残的树林。诗文中常以衬托冷落与萧条的环境气氛。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刘太尉伤乱》:“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 唐 韦应物 《送崔叔清游越》诗:“远水带寒树, 閶门 望去舟。”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峭碧参差十二峯,冷烟寒树重重。”
《漢語大詞典》:寒厅(寒廳)
冷清的厅堂。亦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勤来得晤语,勿惮宿寒厅。”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王仲至同赏田曹梅花》:“寒厅不知春,独立耿玉雪。”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诗:“败席留煮茗,寒厅无杂宾。”
《漢語大詞典》:清寥
(1).清幽静寂。 明 宋濂 《环翠亭记》:“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月轮已升,群鸦已静,茫茫天地,何等清寥呀!”
(2).冷清寂寞。 清 晚香生 《〈十洲春语〉前题》诗:“ 谢傅 中年髩髮凋,且凭丝竹慰清寥。”
《漢語大詞典》:空被
谓独卧冷清之被。 清 洪升 《长生殿·夜怨》:“只索背著灯儿,和衣将空被捲。”
分類:冷清
《漢語大詞典》:寂蔑
(1).沉寂;声息俱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以丞相録尚书事,假节”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且此人不死,要应显达为 魏 ,竟是谁乎?何其寂蔑而无闻!” 南朝 梁 沈约 《辩圣论》:“圣人盖人中之含明德尽照精粹凝玄者,或三圣并时,或千载寂蔑。”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鄱阳 、 云安 ,道阻且长,音尘寂蔑,永以三叹。”
(2).引申指空无。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显荣频烦,称效寂蔑。”
(3).冷清孤单。 南朝 宋 谢灵运 《邻里相送方山诗》:“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唐 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蔑。”
《國語辭典》:寒官  拼音:hán guān
下级官吏。《南齐书。卷五六。倖臣传。纪僧真传》:「自寒官历至太祖冠军府参军、主簿。」
《國語辭典》:冷静(冷靜)  拼音:lěng jìng
1.冷清而不热闹。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俺则这等吃酒,可不冷静?」《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敢是为没有了老爹,冷静了些?」
2.沉著、理智而不感情用事。如:「她好冷静,遇到这么大的变故,竟能面不改色。」清。徐珂《清稗类钞。方言类。上海方言》:「阴阳怪气,喻人之对于种种事物,辄以冷静态度对之也。」
《漢語大詞典》:寞寂
寂寞。孤单冷清。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二人一晚叙话,正是‘欢娱嫌夜短,寞寂恨更长’。”
《漢語大詞典》:泠落
冷清,不热闹。 唐 牟融 《写意》诗之一:“白髮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 五代 张泌 《春江雨》:“老松瘦竹临烟汀,空江泠落野云重。”一本作“ 冷落 ”。
分類:冷清热闹
《國語辭典》:晓风残月(曉風殘月)  拼音:xiǎo fēng cán yuè
形容黎明时,晨风吹来,月犹未落的景象。宋。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三四出:「问章台那边,问章台那边,画栏雕槛,晓风残月垂杨岸。」
《国语辞典》:清清疏疏  拼音:qīng qīng shū shū
形容冷清稀少。《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当下摆上来,果然是清清疏疏的几个盘子。」
分类:冷清稀少
《国语辞典》:曲终人散(曲终人散)  拼音:qǔ zhōng rén sàn
比喻场面热闹后趋于冷清。如:「每一场宴席,总有曲终人散时,不必太眷恋。」
《国语辞典》:秋月寒江  拼音:qiū yuè hán jiāng
明亮皎洁的秋月,寒冷清澈的江水。比喻有才德的人内心明净清澈。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国语辞典》:前出后空(前出后空)  拼音:qián chū hòu kōng
形容寂寞冷清。《金瓶梅》第三七回:「丢的王六儿在家,前出后空,整哭了两三日。」
分类:寂寞冷清
《国语辞典》:空空落落  拼音:kōng kōng luò luò
形容空旷冷清的样子。《红楼梦》第七八回:「宝玉又到蘅芜苑中,只见寂静无人,房内搬的空空落落的,不觉吃一大惊。」
分类:空旷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