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隐言(隱言)
(1).冷僻的语句。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选部高等蓝罗:“ 唐高祖 太宗 武德 贞观 初,因 隋 制以吏部典选,后人滋多,判目近浅,乃採经籍古义僻书隐言以试之。”
(2).隐而不言。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然则容言非朝廷福,讳言反为朝廷福乎?直言非吾党幸,隐言反为吾党幸乎?”
《漢語大詞典》:奥僻
(1).幽隐偏僻。 明 袁宏道 《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宫甚敞,道士迓於门,指数奥僻处曰:某 丹臺 ,某 瀹鼎池 。”
(2).古奥冷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近时贵重 子长 ,不求大体,专蒐奥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朱淑贞璇玑图记:“家 考功 兄辑《然脂集》三百餘卷,多徵奥僻,因録一通归之。”
《漢語大詞典》:僻涩
亦作“ 僻涩 ”。 冷僻晦涩。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李洞 诗﹞时人但誚其僻澁,而不能贵其奇峭,唯 吴子华 深知。”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六:“ 樵 之文实牵强僻澁,气象絶不类 韩 作,而过自称许。”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六长:“麄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力,三也。狂怪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一变为 袁中郎 兄弟之詼谐,再变为 钟伯敬 谭友夏 之僻涩,三变为 陈仲醇 程孟阳 之纤佻。” 邓方 《论诗》诗:“愿言嗣 玉谿 ,自知乃自怜,流易与僻澁,两两俱失焉。”
分類:冷僻晦涩
《國語辭典》:偏题(偏題)  拼音:piān tí
偏僻冷涩的题目。如:「考试不能有太多偏题,否则无法准确测出考生的程度。」
分類:冷僻
《漢語大詞典》:逸义(逸義)
谓字、词、典故等未经解诂的冷僻意义。 蒋礼鸿 《怀任斋文集·杜诗释词》:“暨僻词逸义,越在字书,待搜抉以得其解者,疏而録之。”
《漢語大詞典》:僻隐(僻隱)
谓冷僻幽隐而不易见。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近 杨用修 诗话,旁蒐僻隐,不遗餘力。”
《漢語大詞典》:简僻(簡僻)
谓文字简古冷僻。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考工记》乃制度式样册子……其中奇字,乃 三代 时方言俗语,愚贱通知者,非此不足以定物料规制之準,非故为简僻也。”
《漢語大詞典》:涩僻(澀僻)
亦作“澁僻”。 (文词)生涩冷僻。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质而不俚,是诗家难事……至 白乐天 令老嫗解之,遂失之浅俗。其意岂不以 李义山 辈为澁僻而反之?”
《国语辞典》:冷房  拼音:lěng fáng
1.冷僻的房间,可当禁闭室用。《三国演义》第二三回:「夫人劝免其死,各人杖脊四十,将庆童锁于冷房。」
2.使房中温度下降冷却。如:「这台冷气机冷房效果不错。」
《漢語大詞典》:背眼
方言。谓地方冷僻或不引人注意。
《国语辞典》:偏科  拼音:piān kē
大陆地区用语:(1)偏重某些科目。(2)冷僻的科目。
《漢語大詞典》:哑韵(啞韻)
旧体诗中称声韵低沉或冷僻字多的韵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凡诗,押哑韵而能响者,其人必贵;押险韵而能稳者,其人必安。”
《漢語大詞典》:稀僻
极偏僻;很少而冷僻。 清 何琇 樵香小记·说文解为字:“必无先制一稀僻山兽之名,反借为习用之字者。”
分類:偏僻冷僻
《国语辞典》:偏怪题(偏怪题)  拼音:piān guài tí
大陆地区指冷僻、难解的试题。
《漢語大詞典》:鸡犬不闻(雞犬不聞)
形容极为荒凉冷僻。《水浒传》第一○九回:“凡衝要通衢大路,都没一个人烟,静悄悄地,鸡犬不闻,就要一滴水,也没喝处,那讨酒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