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上冢(上塚)
亦作“ 上塚 ”。 指首辅,朝廷大臣。 宋 宋祁 《贺孔谏议上任启》:“干将沃若,式观上冢之容;粉米襜如,更重趋庭之训。”
亦作“ 上塚 ”。 上坟,扫墓。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上:“寒食日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於塋树。” 元 萨都剌 《崔镇阻风有感》诗:“逆风吹河河倒行,阻风时节近清明,南人北人俱上塜,桃花杏花飞满城。”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诗之二:“连鑣双使节,上塜一迴车。”
《國語辭典》:冢宰  拼音:zhǒng zǎi
1.职官名。周制,为百官之长,六卿之首。
2.后世称吏部尚书为「冢宰」。《文选。刘琨。劝进表》:「冢宰摄其纲,百辟辅其治。」《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是我们这里做过冢宰的胡老先生的公子胡三先生。他今朝小生日,同人都在那里聚会。」
《國語辭典》:青冢  拼音:qīng zhǒng
在归绥市南大黑河畔的冢墓,相传为王昭君墓。因冢上的草色常青,故称为「青冢」。唐。柳中庸 征人怨诗:「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张乔书边事诗:「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也作「青冢」。
《國語辭典》:荒冢(荒塚)  拼音:huāng zhǒng
无人管理而杂草蔓生的坟墓。《红楼梦》第一回:「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漢語大詞典》:孤冢(孤塚)
亦作“ 孤冢 ”。 孤坟。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诗:“忆亲拜孤冢,移葬双陵前。”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拜谒忠灵》:“你看垒垒孤塚狐狸穴,猿声哀断空山月。”
见“ 孤塚 ”。
《國語辭典》:发冢(發冢)  拼音:fā zhǒng
发掘坟墓。《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发冢露尸,祸及生死,上天震怒,假手行诛。」
分類:发掘坟墓
《漢語大詞典》:冢司
丞相的别称。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今兹首夏,将亚冢司。” 李善 注:“《梁书》曰:‘ 天监 元年, 云 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 唐 独孤及 《送江陵全少卿赴府任》诗:“冢司方慎选,剧县得英髦。”旧唐书·宋璟传:“遂使再升台座,三入冢司,进阶开府,增封本郡。”
分類:丞相
《漢語大詞典》:汲冢
(1).指 晋 不準 所盗发之古冢。墓在 汲郡 ,故称。参见“ 汲冢书 ”。
(2).借指汲冢书。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 汲 冢寧详蠹, 秦 牢詎辨冤。”
《漢語大詞典》:汲冢书(汲冢書)
晋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所得的数十车竹书。内有《纪年》《易经》《易繇阴阳卦》《卦下易经》《公孙段》国语《名》《师春》《琐语》《梁丘藏》《缴书》《生封》《大历》穆天子传《图诗》、及杂书《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共计七十五篇。竹书皆 先秦 科斗字。 晋武帝 命 荀勗 撰次,以为《中经》。原简早已不传。参阅晋书·束晳传《荀勗传》
分類:太康二年
《國語辭典》:冢嗣  拼音:zhǒng sì
嫡长子。《国语。晋语三》:「十四年,君之冢嗣其替乎?其数告于民矣。」《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终于五子作乱,冢嗣遘屯。」也称为「冢息」、「冢子」。
分類:嫡长子
《國語辭典》:冢妇(冢婦)  拼音:zhǒng fù
嫡长子的妻子。《礼记。内则》:「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唐。蒋防《霍小玉传》:「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
分類:嫡长子
《國語辭典》:嶓冢  拼音:bō zhǒng
山名:(1)在陕西省宁羌县北,东汉水的发源地。也称为「嶓山」。(2)在甘肃省天水县西南,西汉水的发源地。也称为「兑山」。
《韵府拾遗 支韵》:冢累(冢累)
范成大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冢累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峰危
《國語辭典》:冢墓  拼音:zhǒng mù
坟墓。《史记。卷八二。田单传》:「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分類:坟墓
《國語辭典》:笔冢(筆冢)  拼音:bǐ zhǒng
埋葬废笔的坟墓。唐。裴说 怀素台歌:「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永州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迹在。」
《國語辭典》:疑冢(疑塚)  拼音:yí zhǒng
为防破坏、偷盗而增设的假墓。《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