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典故(续上)
小冠普人
衣冠就东市
圜冠
竹皮冠
紫绮冠
典故
小冠普人


《宋书》卷三十〈五行志一·服妖志〉~890~
晋末皆冠小冠,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识者曰:「此禅代之象也。」永初以后,冠还大云。
典故
衣冠就东市

相关人物
晁错

参考典故
诛错为名


《汉书》卷四十九《晁错传》
「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韨。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韨。错衣朝衣斩东韨。」

例句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杜牧 河湟

典故

《庄子集释》卷七下〈外篇·田子方〉~78~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
典故

《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6~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也。
典故
紫绮冠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六〈东山吟〉
携妓东土山【携妓东山去】,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漢語大詞典》:圜冠
儒者戴的圆形帽子。也叫鹬冠。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屨者,知地形。”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鷸冠者,亦曰术氏冠,又曰圜冠。”参见“ 圆冠方领 ”。
《漢語大詞典》:圆冠方领(圓冠方領)
指儒生的装束。方领,直衣领。亦用为儒生的代称。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将使圆冠方领,再行 邹 鲁 之风,鋭气英声,一变 賨 渝 之俗。”
《漢語大詞典》:竹皮冠
(1). 秦 末 刘邦 以竹皮所作之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 刘氏 冠’乃是也。”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一名‘长冠’。侧竹皮裹以纵前,高七寸,广三寸,如板。” 明 唐顺之 《歌风台》诗:“进钱今日几万计,坐中只带竹皮冠。”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之三:“驻蹕不劳绵蕞礼,围罇仍著竹皮冠。”
(2).借指戴竹皮冠的乡野之人。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 汉高祖 一竹皮冠起田野,初不食 秦 禄,卒能除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