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鵔鸃冠
鲁衣冠
美如冠玉
沐猴冠(又作:沐猴而冠 ...)
铺翠冠儿
切云冠
孙绰才冠
嬉戏冠沐猿
铁冠
铁冠吏
伍将军血污衣冠
小冠晋人
衣冠就东市
圜冠
典故(续上)
冠军侯(又作:霍冠军)鵔鸃冠
鲁衣冠
美如冠玉
沐猴冠(又作:沐猴而冠 ...)
铺翠冠儿
切云冠
孙绰才冠
嬉戏冠沐猿
铁冠
铁冠吏
伍将军血污衣冠
小冠晋人
衣冠就东市
圜冠
典故
相关人物
冠军侯
霍冠军
相关人物
霍去病
《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
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史记》卷一二五《佞幸列传》
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鵔鸃,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两人徙家安陵。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曰:「鵔鸃,鸟名。以毛羽饰冠,以贝饰带。」
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鵔鸃,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两人徙家安陵。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曰:「鵔鸃,鸟名。以毛羽饰冠,以贝饰带。」
例句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鵔鸃冠。 严武 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
典故
相关人物
鲁衣冠
相关人物
孔子
《礼记·儒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例句
工为楚辞赋,更著鲁衣冠。 权德舆 送山人归旧隐
《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2054~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
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简释
楚沐猴:喻徒有其表之人。宋苏轼《代书答梁先》:“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沐猴冠:喻徒有其表。目光短浅之人。宋苏拭《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
例句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吴融 废宅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沐猴本不冠,未是谋生错。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典故
铺翠冠儿
《类说》卷五三
宋·杨亿《杨文公谈苑》:魏国长主常衣贴绣铺翠襦,太祖曰:「自今勿复为饰。」主笑曰:「所用翠羽几何?」帝曰:「主家服此,宫闱戚里相效,翠羽价高,小民逐利伤生,实汝之由。」
宋·杨亿《杨文公谈苑》:魏国长主常衣贴绣铺翠襦,太祖曰:「自今勿复为饰。」主笑曰:「所用翠羽几何?」帝曰:「主家服此,宫闱戚里相效,翠羽价高,小民逐利伤生,实汝之由。」
《宋朝事实》卷十三
载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手诏:「……近外国所贡翠羽六百馀只,可令焚之通衢,以示百姓。行法当自近始。自今后,宫中首饰衣服,并不许铺翠、销金。」
载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手诏:「……近外国所贡翠羽六百馀只,可令焚之通衢,以示百姓。行法当自近始。自今后,宫中首饰衣服,并不许铺翠、销金。」
《梦梁录》卷一〈元宵〉
戴花朵肩、珠翠冠儿。
戴花朵肩、珠翠冠儿。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涉江〉~28~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汉·王逸注:「崔嵬,高貌也。言己内修忠信之志,外带长利之剑,戴崔嵬之冠,其高切青云也。嵬,一作巍。五臣云:切云,冠名。」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汉·王逸注:「崔嵬,高貌也。言己内修忠信之志,外带长利之剑,戴崔嵬之冠,其高切青云也。嵬,一作巍。五臣云:切云,冠名。」
典故
相关人物
孙绰才冠
相关人物
孙绰
《晋书》卷五十六《孙楚传》附《孙绰传》
「绰字兴公。」「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绰字兴公。」「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例句
贺循儒宗,孙绰才冠。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嬉戏冠沐猿
檀郎沐猴
相关人物
檀长卿
许伯
《汉书》卷七十七《盖宽饶传》
酒酣乐作,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为沐猴与狗斗,坐皆大笑。宽饶不说,卬视屋而叹曰:「美哉!然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所阅多矣。唯谨慎为得久,君侯可不戒哉!」因起趋出,劾奏长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失礼不敬。上欲罪少府,许伯为谢,良久,上乃解。
酒酣乐作,长信少府檀长卿起舞,为沐猴与狗斗,坐皆大笑。宽饶不说,卬视屋而叹曰:「美哉!然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所阅多矣。唯谨慎为得久,君侯可不戒哉!」因起趋出,劾奏长信少府以列卿而沐猴舞,失礼不敬。上欲罪少府,许伯为谢,良久,上乃解。
《汉书》卷七十六《张敞传》
「梁国大都,吏民凋敝,且当以柱后惠文弹治之耳。」东汉·应劭注:「柱后,以铁为柱,今法冠是也,一名惠文冠。」晋·晋灼著:「《汉注》法冠也,一号柱后惠文,以纚裹铁柱卷。秦制执法服,今御史服之,谓之解廌,一角。今冠两角,以解廌为名耳。」
「梁国大都,吏民凋敝,且当以柱后惠文弹治之耳。」东汉·应劭注:「柱后,以铁为柱,今法冠是也,一名惠文冠。」晋·晋灼著:「《汉注》法冠也,一号柱后惠文,以纚裹铁柱卷。秦制执法服,今御史服之,谓之解廌,一角。今冠两角,以解廌为名耳。」
例句
沧洲不复恋鱼竿,白发那堪戴铁冠。 刘长卿 奉使鄂渚至乌江道中作
权分金节重,恩借铁冠雄。 刘长卿 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
将行司马令,助以铁冠威。 张说 送王尚一严嶷二御史赴司马都督军
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 戴叔伦 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
沴气清金虎,兵威壮铁冠。 李嘉祐 润州杨别驾宅送蒋九侍御收兵归扬州
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 李白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乍分霜简色,微映铁冠生。 权德舆 和韩侍御白发
满树铁冠琼树枝,樽前烛下心相知。 权德舆 埇桥达奚四于十九陈大三侍御夜宴叙各赋二韵
新冠峨峨不变铁,旧泉脉脉犹在渠。 王起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书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 高适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
典故
铁冠吏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尊〉~3226~
初,敞为京兆尹,而敞弟武拜为梁相。是时梁王骄贵,民多豪彊,号为难治。敞问武:「欲何以治梁?」武敬惮兄,谦不肯言。敞使吏送至关,戒吏自问武。武应曰:「驭黠马者利其衔策,梁国大都,吏民凋敝,且当以柱后惠文弹治之耳。」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柱后,以铁为柱,今法冠是也,一名惠文冠。晋灼曰:「《汉注》法冠也,一号柱后惠文,以纚裹铁柱卷。秦制执法服,今御史服之,谓之解廌,一角。今冠两角,以解廌为名耳。」
初,敞为京兆尹,而敞弟武拜为梁相。是时梁王骄贵,民多豪彊,号为难治。敞问武:「欲何以治梁?」武敬惮兄,谦不肯言。敞使吏送至关,戒吏自问武。武应曰:「驭黠马者利其衔策,梁国大都,吏民凋敝,且当以柱后惠文弹治之耳。」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柱后,以铁为柱,今法冠是也,一名惠文冠。晋灼曰:「《汉注》法冠也,一号柱后惠文,以纚裹铁柱卷。秦制执法服,今御史服之,谓之解廌,一角。今冠两角,以解廌为名耳。」
典故
伍将军血污衣冠
悬头城门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279~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吴越春秋》卷第五〈夫差内传·十三年〉~9~
吴王置酒文台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执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闻之,君不贱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为寡人有功,吾将爵之上赏。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将复增其国,以还助伐之功。于众大夫如何?」群臣贺曰:「大王躬行至德,虚心养士,群臣并进,见难争死;名号显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赏,亡国复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于是子胥据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王大怒,曰:「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子胥曰:「今臣不忠不信,不得为前王之臣。臣不敢爱身,恐吾国之亡矣。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今大王诛臣,参于桀纣。大王勉之,臣请辞矣。」子胥归,谓被离曰:「吾贯弓接矢于郑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听从吾计,破楚见凌之雠。欲报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祸将及汝。」被离曰:「未谏不听,自杀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受剑,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为汝父忠臣立吴,设谋破楚,南服劲越,威加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吾今日死,吴宫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争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吴。今乃忘我定国之恩。反赐我死,岂不谬哉!」吴王闻之,大怒,曰:「汝不忠信,为寡人使齐,托汝子于齐鲍氏,有我外之心。」急令自裁:「孤不使汝得有所见。」子胥把剑仰天叹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与龙逄、比干为友。」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吴王置酒文台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执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闻之,君不贱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为寡人有功,吾将爵之上赏。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将复增其国,以还助伐之功。于众大夫如何?」群臣贺曰:「大王躬行至德,虚心养士,群臣并进,见难争死;名号显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赏,亡国复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于是子胥据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王大怒,曰:「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子胥曰:「今臣不忠不信,不得为前王之臣。臣不敢爱身,恐吾国之亡矣。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今大王诛臣,参于桀纣。大王勉之,臣请辞矣。」子胥归,谓被离曰:「吾贯弓接矢于郑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听从吾计,破楚见凌之雠。欲报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祸将及汝。」被离曰:「未谏不听,自杀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受剑,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为汝父忠臣立吴,设谋破楚,南服劲越,威加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吾今日死,吴宫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争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吴。今乃忘我定国之恩。反赐我死,岂不谬哉!」吴王闻之,大怒,曰:「汝不忠信,为寡人使齐,托汝子于齐鲍氏,有我外之心。」急令自裁:「孤不使汝得有所见。」子胥把剑仰天叹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与龙逄、比干为友。」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勾践二十一年〉~255~
吴师大败。越之左右军乃遂伐之,大败之于囿,又败之于郊,又败之于津,如是三战三北,俓至吴,围吴于西城。吴王大惧,夜遁。越王追奔攻吴,兵入于江阳松陵,欲入胥门,来至六七里,望吴南城,见伍子胥头巨若车轮,目若耀电,须发四张,射于十里。越军大惧,留兵假道。即日夜半,暴风疾雨,雷奔电激,飞石扬砂,疾于弓弩。越军坏败,松陵却退,兵士僵毙,人众分解,莫能救止。范蠡、文种乃稽颡肉袒,拜谢子胥,愿乞假道。子胥乃与种、蠡梦曰:「吾知越之必入吴矣,故求置吾头于南门,以观汝之破吴也。惟欲以穷夫差。定汝入我之国,吾心又不忍,故为风雨以还汝军。然越之伐吴,自是天也,吾安能止哉?越如欲入,更从东门,我当为汝开道,贯城以通汝路。」于是越军明日更从江出,入海阳,于三道之翟水,乃穿东南隅以达。越军遂围吴,守一年,吴师累败。
吴师大败。越之左右军乃遂伐之,大败之于囿,又败之于郊,又败之于津,如是三战三北,俓至吴,围吴于西城。吴王大惧,夜遁。越王追奔攻吴,兵入于江阳松陵,欲入胥门,来至六七里,望吴南城,见伍子胥头巨若车轮,目若耀电,须发四张,射于十里。越军大惧,留兵假道。即日夜半,暴风疾雨,雷奔电激,飞石扬砂,疾于弓弩。越军坏败,松陵却退,兵士僵毙,人众分解,莫能救止。范蠡、文种乃稽颡肉袒,拜谢子胥,愿乞假道。子胥乃与种、蠡梦曰:「吾知越之必入吴矣,故求置吾头于南门,以观汝之破吴也。惟欲以穷夫差。定汝入我之国,吾心又不忍,故为风雨以还汝军。然越之伐吴,自是天也,吾安能止哉?越如欲入,更从东门,我当为汝开道,贯城以通汝路。」于是越军明日更从江出,入海阳,于三道之翟水,乃穿东南隅以达。越军遂围吴,守一年,吴师累败。
典故
小冠晋人
《宋书》卷三十〈五行志一·服妖志〉~890~
晋末皆冠小冠,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识者曰:「此禅代之象也。」永初以后,冠还大云。
晋末皆冠小冠,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识者曰:「此禅代之象也。」永初以后,冠还大云。
典故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衣冠就东市
晁错和衣东市
相关人物
晁错
参考典故
诛错为名
《汉书》卷四十九《晁错传》
「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韨。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韨。错衣朝衣斩东韨。」
「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韨。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韨。错衣朝衣斩东韨。」
例句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杜牧 河湟
《庄子集释》卷七下〈外篇·田子方〉~78~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
《漢語大詞典》:切云冠(切雲冠)
高冠名。 宋 苏轼 《复次溽字韵记龙井之游》诗:“便投切云冠,予幼好奇服。”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表独立,飞霞珮,切云冠。”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 南后 还把先生的切云冠和长剑拿了回来。”参见“ 切云 ”。
分類:高冠
《漢語大詞典》:铁冠(鐵冠)
(1).古代御史所戴的法冠。以铁为柱卷,故名。《后汉书·方术传上·高获》:“ 获 冠铁冠,带鈇鑕,诣闕请 歙 。” 唐 岑参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诗:“将军金印嚲紫綬,御史铁冠重绣衣。” 明 张煌言 《挽张鲵渊相国》诗之二:“千秋共惜遗金鑑,十载何惭戴铁冠。”
(2).借指御史。 唐 戴叔伦 《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诗之三:“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
(2).借指御史。 唐 戴叔伦 《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诗之三:“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