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黈纩(黈纊)  拼音:tǒu kuàng
黄绵。旧时加于冕的两旁,使耳朵不妄听不义的言语。《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文选。张衡。东京赋》:「夫君人者,黈纩塞耳,车中不内顾。」
《漢語大詞典》:纮綖(紘綖)
(1).古代冠冕上装饰的绳带。左传·桓公二年:“衡、紞、紘、綖,昭其度也。” 孔颖达 疏:“此四物者,皆冠之饰也。” 汉 张衡 《东京赋》:“珩紞紘綖,玉笄綦会。” 宋 欧阳修 《章望之字序》:“故紘綖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容。”
(2).国语·鲁语下载 公父文伯 劝其母勿绩,其母教训 文伯 应勤职不怠,并谓“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后因以“紘綖”为贵显人家妇女具有勤俭美德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周大都督阳林伯长孙瑕夫人罗氏墓志铭》:“苹藻维敬,紘綖是勤。”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肃肃母训,煌煌令仪,紘綖苹藻,筐篚枲丝。”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夫人同县 刘氏 ,孝敬夙闻,贫修鹿车之敬,贵习紘綖之礼。”
《漢語大詞典》:旒纩(旒纊)
(1).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伏惟陛下道隐旒纊,信充符璽。” 唐 欧阳詹 《吊汉武帝文》:“爱深宫秘殿者,可以垂旒纊;好青山緑水者,可以栖江湖。”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其内廓乾清,至尊儼旒纊。”
(2).借称帝王。 唐 李尚一 《开业寺碑》:“遂能上闻旒纊,光动丝纶。”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旒纊释南顾,戈甲濯银潢。”
《国语辞典》:后冠  拼音:hòu guān
本指皇后所戴的冠冕。今指在女性所参加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如:「她在这次选美比赛中夺得后冠。」
《漢語大詞典》:朱纮(朱紘)
古代天子冠冕上的红色系带。周礼·夏官·司马:“弁师掌王之五冕……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紘。” 郑玄 注:“朱紘,以朱组为紘也。”礼记·礼器:“ 管仲 鏤簋,朱紘,山节藻棁,君子以为滥矣。” 郑玄 注:“朱紘,天子冕之紘也,诸侯青组紘,大夫士当緇组紘,纁边。”南齐书·武帝纪:“十二月丁酉,詔曰:‘鸣青鸞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
《漢語大詞典》:玉旒
古代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常以代称天子。 唐 白居易 《策头》:“窥玉旒,读金策,惭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 唐 许浑 《秋日早朝》诗:“龙旟尽列趋金殿,雉扇纔分拜玉旒。” 明 杨珽《龙膏记·成隟》:“雉扇纔分拜玉旒,宵衣应待絶更筹。”
《漢語大詞典》:邃旒
本指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借指皇帝。 唐 欧阳詹 《元日陪早朝》诗:“斗柄东迴岁又新,邃旒南面挹来宾。”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谢官表》:“力陈丹悃,仰黷邃旒。”
《漢語大詞典》:貂冕
饰有貂尾的冠冕,为帝王贵近之臣所戴。 南朝 梁元帝 《和刘尚书兼明堂斋宫诗》:“貂冕交辉映,珩珮自相喧。”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 金 张 服貂冕, 许 史 乘华轩。”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君侯缔华椒阁,席宠芝扃,粲貂冕於金轩,藻龟章於玉署。”
《漢語大詞典》:玉瑱
(1).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器。诗·鄘风·君子偕老:“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毛 传:“瑱,塞耳也。”周礼·夏官·弁师:“诸侯之繅斿九就,瑉玉三采,其餘如王之事,繅斿皆就玉瑱玉笄。” 郑玄 注:“玉瑱,塞耳也。”
(2).引申为耳边。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贞懿皇后:“遗音在於玉瑱,陈迹留於金戺。”
(3).美石制的柱础。文选·班固〈西都赋〉:“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 李善 注:“言彫刻玉礩,以居楹柱也。”
《漢語大詞典》:裘冕
衣大裘而冠冕。古代天子祭祀所定的六种冕服之一。大裘,黑羔裘。周礼·夏官·节服氏:“郊祀裘冕,二人执戈。” 郑玄 注:“裘,大裘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 李善 注:“《周礼》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唐 贺知章 《太和乐章》:“裘冕而祀,陟降在斯。”宋史·舆服志三:“夫大裘而冕,谓之裘冕,非大裘而冕,谓之衮冕。”
《漢語大詞典》:追师(追師)
(1).古官名。主掌冠冕。周礼·天官·追师:“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追,冠名。《士冠礼记》曰:‘委貌, 周 道也;章甫, 殷 道也;牟追, 夏后氏 之道也。’追师,掌冠冕之官,故并主王后之首服。”
(2).雕匠。追,通“ 雕 ”。 唐 欧阳詹 《石韫玉赋》:“ 荆山 之石兮,玉在其中; 和氏 未异兮,追师不攻。” 宋 欧阳修 《送孙屯田序》:“良金美玉,藏乎矿石,而追师冶工,莫不孜孜攻且鍊焉。”
《漢語大詞典》:环瑱(環瑱)
(1).两种玉制的耳饰。环,耳环。瑱,冠冕上的塞耳之玉。国语·吴语:“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 韦昭 注:“环,金玉之环。瑱,塞耳也。”
(2).泛指首饰。战国策·齐策四:“ 北宫 之女 婴儿子 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汉宫老婢:“后自守寡以来,撤环瑱,去簪珥,屏脂粉。”
《漢語大詞典》:平冕
古代天子郊祭及临轩,皇太子侍祭,王公、大臣等助祭时戴的冠冕。晋书·舆服志:“天子郊祀天地明堂宗庙,元会临轩,黑介幘、通天冠、平冕。”晋书·舆服志:“平冕,王公、卿助祭於郊庙服之。王公八旒,卿七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綬。”隋书·礼仪志六:“皇太子……其侍祀则平冕九旒。”隋书·礼仪志六:“凡公及位从公、五等诸侯,助祭郊庙,皆平冕九旒。”
《漢語大詞典》:衣冕
衮衣和冠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北史·蠕蠕传:“寻封 阿那瓌 朔方郡公 、 蠕蠕王 ,赐以衣冕,加之軺、盖,禄从仪卫,同于戚藩。”
《漢語大詞典》:释冕(釋冕)
(1).脱去冠冕。书·康王之诰:“羣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王释冕,反丧服。”
(2).引申为辞官。 晋 石崇 《思归叹》诗:“舒篇卷兮与圣谈,释冕投紱兮希 彭 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