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7,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农作
农经
农师
大司农
兴农
农黄
农政
训农
农末
农战
农村
农情
营农
农收
不农
《國語辭典》:农作(農作)  拼音:nóng zuò
耕种、收穫等稼穑之事。《宋史。卷三○三。李防传》:「出为峡路转运副使。先是沿江水递,岁役民丁甚众,颇废农作,防悉以城卒代之。」
《國語辭典》:农经(農經)  拼音:nóng jīng
农业经济。如:「农经政策」。
分類:农业典籍
《漢語大詞典》:农师(農師)
(1). 周 代官名。即上士。国语·周语上:“乃命其旅曰:‘徇,农师一之。’” 韦昭 注:“农师,上士也。”
(2).古代掌管农事的官。史记·周本纪:“ 帝尧 闻之,举 弃 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汉 王粲 《务本论》:“设农师以监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则喜而受赏,田不垦则怒而加罚。”宋史·食货志上一:“ 太宗 太平兴国 中,两京、诸路许民共推练土地之宜,明树艺之法者一人,县补为农师。”
《漢語大詞典》:大司农(大司農)
官名。 秦 置治粟内史, 汉景帝 时改称大农令, 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大司农。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 北齐 时称司农寺卿, 隋 唐 以后所置略同。 元 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等事。 明 初置司农司,不久即废,其职掌并入户部。习惯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骈字类编》:兴农(兴农)
国语农祥晨正注天驷星也立春见于南候以兴农故曰农祥
《漢語大詞典》:农黄(農黄)
神农 和 黄帝 的并称。 晋 伍辑之 《园桃赋》:“ 农 黄 品其味, 汉 帝惊其珍。” 唐 陆龟蒙 《〈耒耜经〉序》:“恍若登 农 黄 之庭,受播种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何晏 王弼 ,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皆以 农 黄 之化,在乎己身。”
分類:神农黄帝
《國語辭典》:农政(農政)  拼音:nóng zhèng
1.与农业有关的法令、政策等。《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三年,申命大司农总挈天下农政,修明劝课之令,除牧养之地,其馀听民秋耕。」
2.指农官。晋。潘岳杨荆州诔〉:「改授农政,于彼野王。」
《國語辭典》:农事(農事)  拼音:nóng shì
农业生产时耕种、收穫等事。《汉书。卷五。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漢語大詞典》:训农(訓農)
谓教民务农。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孔颖达 疏:“训农,训民劝农业也。”《晋书·礼志上》:“近世以来,耕藉止於数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而有百官车徒之费。” 元 姚燧 《学稼亭记》:“今守令之近民者,孰不兼官训农。”
分類:教民务农
《漢語大詞典》:农末(農末)
古代指农业和商业。末,谓逐末利,指商业。史记·货殖列传:“夫糶,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常平之法,始於 汉 之盛时,视穀贵贱发敛以便农末,最为近古,不可改。”
分類:农业商业
《國語辭典》:农战(農戰)  拼音:nóng zhàn
重视农务,努力增产,以求厚殖国本,制胜他国。《商君书。农战》:「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三国志。卷四一。蜀书。张裔传》:「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
《國語辭典》:农村(農村)  拼音:nóng cūn
农民聚居的村落。如:「为解决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劳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
《漢語大詞典》:农情(農情)
(1).犹农事。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山川应物候,皋壤起农情。”
(2).农业生产的情况。 萧军 《一幅画》:“ 王文书 作着往县里报的农情表。”
分類:农业农事
《漢語大詞典》:营农(營農)
从事农耕。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迴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通典·食货五:“奏皆给地以营农,迴易取利皆禁止。”新唐书·萧铣传:“诸将擅兵横恣, 铣 恐寖不制,乃阳议休兵营农,以黜其权。”
分類:从事农耕
《漢語大詞典》:农收(農收)
(1).农作物的收获。左传·襄公十七年:“ 宋 皇国父 为大宰,为 平公 筑臺,妨於农收。” 杜预 注:“ 周 十一月,今九月,收歛时。” 唐 元稹 《茅舍》诗:“农收次邑居,先室后臺榭。” 唐 胡曾 《射熊馆》诗:“ 汉帝 荒唐不解忧,大夸畋猎废农收。”
(2).谓农事终了。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佃游》:“岁晚农收,时閒务隙。”
《韵府拾遗 冬韵》:不农(不农)
晋书齐献王攸传臣闻先王之教莫不先正其本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今地有馀羡而不农者众加附业之人复有虚假通天下之谋则饥者必不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