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看天田  拼音:kàn tiān tián
缺乏灌溉设施,全靠天然雨水灌溉的农田。
《國語辭典》:沟灌(溝灌)  拼音:gōu guàn
一种灌溉农作物的方法。在两行的农作物间挖沟,把水引到沟里,水会从旁边慢慢的渗入土垄中。
《漢語大詞典》:禾黍故宫
宫室成了农田,长满禾黍。谓故国破败或胜景废弛。《痛史》第十七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参见“ 禾黍 ”。
《國語辭典》:禾黍  拼音:hé shǔ
谷物、庄稼。唐。张碧。农父诗:「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國語辭典》:沧海桑田(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太平广记。卷六○。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沧海桑田,谓世事多变。」
《漢語大詞典》:坝地(壩地)
在山沟里打坝,拦住从山上冲刷下的泥土而淤成的农田。 刘耀 《依靠合作化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完全可能的》:“群众把坝地看作是宝贝……为什么群众爱坝地呢?因为坝地有三大好处。”
《国语辞典》:虫霜水旱(虫霜水旱)  拼音:chóng shuāng shuǐ hàn
农田的四大害。如:「务农苦,每年不为虫霜水旱烦,就为谷价低贱没人问。」
《漢語大詞典》:起墒
谓将农田整理成宜于保存一定水分,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畦。 仇智杰 《春水满了》:“社员们挽起裤脚,光着脚丫泡到春水砭肤的水田里:耙田、起墒、播种。”
《漢語大詞典》:畦灌
农田灌溉的一种方法。把灌溉的土地分成面积较小的畦,稍有坡度。灌溉时,每个畦依次灌水。适用于小麦、谷子等密植的作物。
《國語辭典》:水土保持  拼音:shuǐ tǔ bǎo chí
为求土地安定,防止土壤受侵蚀,并保持其生产力的一种措施。如造林、修建梯田、植草等。
《漢語大詞典》:卡儿水(卡兒水)
即坎儿井。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 王国维 《观堂集林·西域井渠考》:“今 新疆 南北路通凿井取水, 吐鲁番 有所谓卡儿水者,乃穿井若干,於地下相通以行水。”
《國語辭典》:架田  拼音:jià tián
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和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也称为「葑田」。
《國語辭典》:灭茬(滅茬)  拼音:miè chá
在农作物收割后,除掉遗留地里的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