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私敛(私斂)
指富豪向农民征收的田租。后汉书·朱穆传:“公赋既重,私敛又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陆贽 奏议论兼并之家私敛重于公税,说,当今京畿地方,每田一亩,官税五升,私家收租,却有一亩收租一石的,比官税增二十倍。”
《漢語大詞典》:农军(農軍)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湘 赣 一带的农民自卫军。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三月底 湘 南失败,四月 朱 毛 两部及 湘 南农军退到 宁冈 ,再开始边界的割据。”
《國語辭典》:农运(農運)  拼音:nóng yùn
农民运动的简称,是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为诉求重点的社会运动。内容包括农保、肥料稻米价格保證、农会组织改革、农业部的成立等。台湾在西元1988年5月20日,因农业开放可能导致农民权益受损,而引发的农民运动,为解严之后首次爆发警民冲突的重要社会运动。
分類:农民
《國語辭典》:田园诗(田園詩)  拼音:tián yuán shī
以田园为题材,描写田园风光、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为一种田园文学。此类诗的特色为自然恬淡、洋溢著宁静、旷放的趣味或对已失落的理想、纯洁世界所作的回顾与想像。如晋人陶渊明、古希腊人狄奥克利斯等,其诗篇多叙农村风物,故文学史上有「田园诗」之称。
《漢語大詞典》:租子
旧时地主向农民收取的地租。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及至过来请示婆婆,才知道这地年终只进二百几十两银子的租子。” 田汉 《洪水》第二场:“那是租子交迟了,给老爷叫去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养种的地是地主的,交了租子只剩一把柴火。”
《漢語大詞典》:蛾斗(蛾鬭)
蚂蚁争斗。封建统治者对农民战争的蔑称。 王闿运 《武提督碑》:“昔 穆 二年,磨山蛾鬭,惟 溆 之人,夫知吁救。”
《漢語大詞典》:卧冬
(1).方言。我国北方因冬天天气严寒,农民在农闲时不常下地,称为卧冬。
(2).方言。旧时贫苦农民利用冬闲季节进城从事拉洋车等体力劳动,叫做卧冬。
(3).船舶因航道、港口严寒冰冻,无法航行,停泊过冬。
《國語辭典》:走口  拼音:zǒu kǒu
因说话不小心而泄漏消息。如:「不晓得是谁走口,使这件事曝光。」、「如果怕人走口,就不要把秘密告诉别人。」
《国语辞典》:农保(农保)  拼音:nóng bǎo
农民健康保险的缩称。一种为维护农民健康,增进农民福利,促进农村安定和繁荣而施行的职域保险。我国农民健康保险由民国七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试办,七十八年七月一日开始全面实施。保险事故分为生育、伤害、疾病、残废与死亡五种,分别给与生育给付、医疗给付、残废给付及丧葬津贴。自八十四年三月一日起,医疗给付部分纳入全民健康保险。
《國語辭典》:义和拳(義和拳)  拼音:yì hé quán
清廷中叶后的秘密组织。义和拳源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乡团,本来是乡民为抵禦外来侵略而习拳,后来逐渐演变为抵禦洋枪洋炮,诈言可以刀枪不入,原称为「义和拳」。后改称为「义和团」。参见「义和团」条。
《國語辭典》:义和团(義和團)  拼音:yì hé tuán
清朝中叶后的秘密会党。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分散性的,在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大刀会、义和拳、红灯照、梅花拳、金钟罩、铁布衫,长期蔓衍于山东、直隶一带,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迷信方法秘密聚众,教授信众修炼一种据称可以令人刀枪不入的拳法,称为「义和拳」。后来转而支持清朝极力排外,改喊「扶清灭洋」。因清廷守旧派袒护,藉以驱除外人,到处焚杀教士、教民,劫掠教堂,横行京、津间,导致八国联军之祸。
《国语辞典》:茶农(茶农)  拼音:chá nóng
从事茶树种植的农民。
《漢語大詞典》:氓税
农民的赋税。 唐 韦应物 《答崔都水》诗:“甿税况重叠,公门极熬煎。”
分類:农民赋税
《漢語大詞典》:老冤
方言。指贫苦老实的农民。捻军歌谣:“越有越会算,八斗要一石;老冤张张嘴,日子主叫你衙门看。”
《漢語大詞典》:贴兑(貼兑)
明 宣德 六年,因 江 南农民运粮到北方各仓,往返需时几近一年,有误生产,改令农民送粮至 淮安 、 瓜州 ,交付卫所官军北运。农民向官军补贴路费和耗米,称贴兑。 明 归有光 《遗王都御史书》:“当时民以为不堪,故改定於 淮安 、 瓜州 水次,增加船脚耗米,对船贴兑,与军领运,此所谓兑运也。”参阅明史·食货志三
《漢語大詞典》:退押
退还押金。特指土地改革时期,地主退出农民承租时的押金。 刘澍德 《归家》一:“老年正月,大人们在寺里开会,讨论减租退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