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出荷粮(出荷糧)
伪 满 时期,官府向农民低价征购的粮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他在伪 满 时,交了出荷粮,家里不剩啥,缺吃又缺穿。”
《國語辭典》:穷棒子(窮棒子)  拼音:qióng bàng zi
旧时对穷苦农民轻蔑的称呼。后用以称穷而有骨气的人。如:「他虽贫穷,但不会为了贪图富贵荣华而违背做人的原则,是个不折不扣的穷棒子。」
《漢語大詞典》:农民协会(農民協會)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以贫雇农为核心。简称农会或农协。 廖仲恺 《农民解放的方法》:“农民协会是救苦救难的,能够救苦救难的并不是 观世音 ,就是农民协会!”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我走过的几县,知事遇事要先问农民协会。在农民势力极盛的县,农民协会说话是‘飞灵的’。”
《漢語大詞典》:农奴制(農奴制)
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剥削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农民以奴役性条件从封建主领得份地,世代使用,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封建主和封建国家处于人身依附地位,成为农奴。封建主可以惩罚、出卖农奴,或没收其财产。封建国家还强迫农奴提供徭役、缴纳贡税,农奴毫无政治权利。
《漢語大詞典》:农币(農幣)
解放战争时期 华北 解放区西北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 周士第 《把敌人挤出去》:“严禁伪币在根据地内流通,巩固与提高农币。” 魏风 等《刘胡兰》:“拿干粮农币交给 老赵 。”
《漢語大詞典》:派购(派購)
指根据国家计划向农民进行的指令性的农副产品征购。如:我们乡已经超额完成全年生猪派购任务。
《漢語大詞典》:闹漕(鬧漕)
旧时指农民抵制官府征收漕粮的斗争。 茅盾 《秋收》二:“稻场上的情形正和他( 老通宝 )亲身经过的 光绪 初年间的‘闹漕’一样。”
《漢語大詞典》:跑马占荒(跑馬占荒)
犹言跑马占圈。有势力的富人亦用此法强占农民土地。 孟左恭 《草原的儿子》:“咱们原先也是有羊的,可王爷仗着 朱团长 的势力‘跑马占荒’,咱们就当了奴隶,弄得无论什么都属于王爷的。” 石震 《踏察记事》:“过去,在 北大荒 流传着这样说法:有些冒险的地主来到了 北大荒 ,他们骑在马上,拚命打马,在荒地上兜个大圈子,地主在圈子的适当地方作上记号,这就等于宣布:这块荒地是属于我 张三 某人的了。这叫‘跑马占荒’。”
《漢語大詞典》:跑关东(跑關東)
旧社会里 关 内(多为 山东 一带)无法维持生活的农民逃到 关 外谋生。 梁斌 《红旗谱》二六:“跑 关东 的人们,有不少是冻掉鼻子耳朵的。” 骆宾基 《乡亲--康天刚》:“就是说三年以前,乡亲-- 康天刚 就到 关东 来了,抱着寻求财富的希望,和普通那般跑 关东 的 山东 农民一样,充满了冒险的精神。” 刘澍德 《寒冬集·瓜客》:“我们也是跑 关东 跑过来的。”
《国语辞典》:十月革命  拼音:shí yuè gé mìng
西元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国工人和农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因系俄历的十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在此次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夺得政党,创立了苏维埃制度。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
《漢語大詞典》:实物地租(實物地租)
封建地租的一种形式。农民定期向地主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牲畜、家禽或其他农产品作为地租。在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实物地租的形式。
《漢語大詞典》:赡庙地(贍廟地)
租给农民耕种,收取田租以供寺庙香火费用的田地。通制条格·学令·庙学:“在前那庙有赡庙地,六伯(百)顷来,在后兵革时分,百姓每节次占了来。”
《漢語大詞典》:劳动互助社(勞動互助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区域农民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所建立的劳动互助组织。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那时,在 江西 是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在 陕北 是变工队,在 华北 、 华东 和 东北 各地是互助组。” 王观澜 《叶坪乡的查田运动》:“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还组织了劳动互助社。”
《漢語大詞典》:交售
农民按政策规定向国家出售一定数量的农副产品。《人民日报》1982.3.14:“给80%以上的困难户免去或减少各项集体提留和粮油交售任务。”
《漢語大詞典》:亩捐(畝捐)
指旧时豪绅政权除抽收原有田赋外,另行苛剥农民的田亩捐。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都’管辖的人口有一万至五六万之多,有独立的武装如团防局,有独立的财政征收权如亩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