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剿饷(剿餉)
明 末为镇压农民起义所用的军饷,以及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赋银,统称“剿餉”。明史·杨嗣昌传:“初, 嗣昌 增剿餉,期一年而止。”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 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 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
《漢語大詞典》:于氐根
指 汉 末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的称号。后汉书·朱儁传:“ 黄巾 贼后,復有 黑山 、 黄龙 、 白波 、 左校 、 郭大贤 、 于氐根 ……并起山谷閒,不可胜数。其大声者称 雷公 ,骑白马者为 张白骑 ,轻便者言 飞燕 ,多髭者号 于氐根 ,大眼者为 大目 ,如此称号,各有所因。” 李贤 注:“《左氏传》曰:‘于思于思,弃甲復来。’ 杜预 注云:‘于思,多鬚之貌也。’”
《漢語大詞典》:掌盘子(掌盤子)
旧时称农民起义领袖或占山为王的首领。 明 孙传庭 《报三分捷功疏》:“比有贼头大掌盘子 混天星 ,的名 郭汝磐 , 邢家 米闯将 ,的名 米进喜 ,被各兵追杀窘迫,欲赴军前投抚。”亦省作“ 掌盘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不如从了我们,大碗酒大块肉,整套穿衣,论秤分金,且又让你做箇掌盘,何等快活散诞!”
《漢語大詞典》:唐末农民战争
9世纪中叶反唐农民起义。公元874年王仙芝于长垣(今属河南)率众起义。次年黄巢起兵,与王仙芝合并。后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起义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率军由山东渡淮河、长江南下,879年攻克广州,部队发展到百万。旋挥师北伐,次年底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黄巢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后唐军围长安,黄巢突围,884年兵败自杀。唐王朝经此十年农民战争已名存实亡。
《漢語大詞典》:趟主
清 农民起义军捻军各大旗的首领,其地位在总旗旗主之下。大旗是组成捻军的独立单位,因能独立活动,出发一次,称为一趟,故名。《安徽捻军传说故事·金豆子》:“ 咸丰 初年,捻子在 安徽 、 河南 、 山东 、 湖北 ,真是多的没法说,光数大小趟主,也够你数几个月的。” 凌力 《星星草》第二章:“弟兄们最近按天朝军制重新编了队,对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司马之称一时叫不惯,还可以同时并称旗主、趟主、大捻目、小捻目。”
《漢語大詞典》: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公元1120年)方腊领导的江东(今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两浙(今浙江全省和江苏南部)农民起义。
《漢語大詞典》:红头军(紅頭軍)
指红巾裹头的农民起义军。《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同文社学和淳风社学》:“ 甘先 那时还年青,他也是打番鬼的少年好汉,以后是红头军的一路首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纺织工人参加抗英斗争》:“闻说他打了番鬼以后,又参加 陈开 、 李文茂 的红头军。”《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自从来了红头军》
《漢語大詞典》:红巾军(紅巾軍)
亦省称“ 红巾 ”。 1. 南宋 初年北方抗 金 义军。因以红巾为标志而得名。后来 河北 、 淮北 地区也有。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先是 河东 之民,所在出攻城邑,皆用 建炎 年号。又有红巾军,於 泽 潞 间尝劫 宗翰 寨,故 金 捕红巾甚急;然真红巾不可得,多杀平民亡命者。”
(2). 元 末(公元1351年--1366年) 刘福通 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红巾而得名。《全元散曲·醉太平》:“堂堂大 元 ,姦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 元 ﹞到末年,数当乱,任非其人,酷刑横歛, 台 温 处 之民,树旗村落,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由是谋叛者各起, 黄岩 方谷珍 因而肇乱, 江 淮 红巾徧四方矣。”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元末红军》:“ 张仲举 在都,寄 浙 省参政 周玉坡 云:‘天子临轩授鉞频,东南无地不红巾。’”参阅明史·韩林儿传
《漢語大詞典》:红袄军(紅襖軍)
金 末 山东 、 河北 地区农民起义军。因战士身穿红袄,故称。起义军领袖有 杨安儿 、 李全 等。
《國語辭典》:逼上梁山  拼音:bī shàng liáng shān
《水浒传》中众多好汉因受到官府逼迫,上梁山造反。后比喻被迫走上绝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应做的事。如:「做人不要太绝,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触犯法纪的事!」
《漢語大詞典》:冲天大将军(衝天大將軍)
唐 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 的称号。新唐书·黄巢传:“当此时, 巢 方围 亳州 未下, 君长 弟 让 率 仙芝 溃党归 巢 ,推 巢 为王,号‘衝天大将军’。”
《漢語大詞典》:赤军子(赤軍子)
南唐 时农民起义军的称号。类说卷十八引 宋 龙衮 《江南野录·赤军子》:“嗣主 璟 ( 李璟 )字 伯玉 ,嗣位,改元 保大 ,是年 处州 妖贼作乱,皆絳衣,号‘赤军子’。”
分類:农民起义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营(七十二營)
指 明 末参加 荥阳 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崇禎 ﹞八年正月大会於 滎阳 。 老回回 、 曹操 、 革里眼 、 左金王 、 改世王 、 射塌天 、 横天王 、 混十万 、 过天星 、 九条龙 、 顺天王 及 迎祥 、 献忠 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漢語大詞典》:三堵墙(三堵牆)
明 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明史·流贼传·李自成:“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败诱官兵,步卒长鎗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漢語大詞典》: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的农民起义。参看“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