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钁头(钁头)  拼音:jué tou
一种刨土用的农具。
分类:农具
《國語辭典》:碌碡  拼音:lù dú
用石头做成的圆筒形农具。以石为圆筒形,中贯以轴,外施以木框,曳行而转压之,用以碾平场地或碾压谷类。元。宋无 旱乡田父言诗:「疲牛病喘饿桑间,碌碡閒眠麦地乾。」
《國語辭典》:锄头(鋤頭)  拼音:chú tou
一种用以除草松土的农具。
《漢語大詞典》:段氏
(1).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周礼·考工记·輈人:“段氏为鎛器。” 郑玄 注:“鎛器,田器,钱鎛之属者。”
(2). 鲜卑 族的一支。以部为氏。 西晋 时,首领 段务目尘 受 晋 封 辽西公 。所领凡三万余家,分布 辽 西一带。后为 石虎 所破,部众多与 汉 人同化。
《國語辭典》:车人(車人)  拼音:jū rén
古称制造车及农具的人。见《周礼。冬官考工记。车人》。
《漢語大詞典》:锋铦(鋒銛)
(1).犁锄之类农具。
(2).犹锋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有破椀在泥中,锋銛如刃。”参见“ 锋利 ”。
(3).犹锋芒。 姚锡钧 《论诗绝句》:“ 丰城 龙剑折磨多,销尽锋銛犹作气。”参见“ 锋芒 ”。
《國語辭典》:锋利(鋒利)  拼音:fēng lì
1.兵器锐利。《三国演义》第四回:「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馀,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
2.比喻言词快捷锐利。唐。刘禹锡〈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诗:「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
《國語辭典》:锋芒(鋒芒)  拼音:fēng máng
1.刀剑的尖利部分。比喻人的锐气与才华。如:「锋芒太露」。《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2.细微的事情。汉。王充《论衡。超奇》:「锋芒毛发之事,莫不纪载。」
《漢語大詞典》:锄耒
鉏和耒。泛指农具。晋书·桓宣传:“或载鉏耒於軺轩,或亲芸穫於陇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鉏耒,以纸札为良田。”
分類:农具
《國語辭典》:砻磨(礱磨)  拼音:lóng mò
碾米去壳的农具。《鹖冠子。天则》:「若砻磨不用,赐物虽诎,有不效者矣。」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三。农器。图谱三》:「有废磨,上级已薄,可代谷砻,亦不损米。或人或畜转之,谓之砻磨。」
分類:农具
《國語辭典》:耒耨  拼音:lěi nòu
翻土锄草用的农具。《韩非子。说疑》:「外不罼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
分類:农具
《漢語大詞典》:生具
治生之具。指农具等。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耰锄》:“生具自有餘,何辞汗霑顙。” 宋 司马光 《论衙前札子》:“臣尝行於村落,见生具之微,而问其故,皆言不敢为也。”
《漢語大詞典》:小客
(1).蕃国诸侯的使臣。周礼·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辞。” 贾公彦 疏:“小客谓蕃国诸侯之使臣也。”
(2).谦称己之客人。 宋 苏轼 《与郑嘉会书》:“小客 王介石 者,有士君子之趣。起屋一行, 介石 躬其劳辱,甚於家隶,然无丝髮之求也。”
(3).没有耕牛或农具的细户。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 初……少数佃户有耕牛,称‘牛客’。相当多的佃客是‘小客’,即没有自己的耕牛或农具,向地主租用,又要加租。”
《國語辭典》:耕具  拼音:gēng jù
耕种的农具。如犁、耙等。
《國語辭典》:镰刀(鐮刀)  拼音:lián dāo
收割农作物和割除杂草的工具。形状弯曲如钩。
《漢語大詞典》:撅头(撅頭)
(1).即镢头。类似镐的一种掘土农具。撅,同“ 鐝 ”。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你拿那锹锄撅头,往那里去?俺家里又不盖房脱坯,你都来做甚么?”
(2).见“ 撅头船 ”。
分類:类似农具
《漢語大詞典》:撅头船(撅頭船)
即掘头船。 清 陈维嵩 《传言玉女·雨中舟次吴阊不及过晤园次同纬云子万寄怀》词:“柳已鹅黄,撅头船,恰又至。” 清 吴锡麒 《北中吕普天乐·渔》曲之二:“唱竹枝,拍铜斗,撶来撅头。”参见“ 掘头船 ”。
《國語辭典》:畜力  拼音:chù lì
用于载运、拉车或牵引农具等方面的牲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