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集镇(集鎮)
指乡村中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比城市小的居民区。多为商业、手工业中心。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解逃限期》:“如窝家在本处,立可拘审;如本处路途、集镇拿获,供窝在邻封……以及妻子在别处者,俱要逐处关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城镇可以再分为城市和集镇。” 浩然 《艳阳天》第六八章:“这儿是一条横贯东西的石子公路,路北是集镇,路南是平原。”
《漢語大詞典》:机耕队(機耕隊)
农业中使用拖拉机进行耕作的劳动组织形式。
《國語辭典》:产业资本(產業資本)  拼音:chǎn yè zī běn
以货币转化成资本,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然后销售其产品而获得更多的货币,再投资于生产货品,如此经过货品生产过程而获得的资本,称为「产业资本」。
《漢語大詞典》:半劳动力
指体力较弱只能从事一般轻体力劳动的人(多就农业劳动而言)。也叫半劳力。
《國語辭典》:板结(板結)  拼音:bǎn jié
土壤因结构不良,缺乏有机质,以致灌溉或降雨后土质变硬,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称为「板结」。
《國語辭典》:保护关税(保護關稅)  拼音:bǎo hù guān shuì
为保护国内产业而对进口货物所课徵的关税。
《國語辭典》:单干户(單幹戶)  拼音:dān gàn hù
大陆地区指以自己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而不参加合作社等农村互助组织的农户。后用以比喻宁愿单独工作,而不愿与人合作者。
《漢語大詞典》:调茬(調茬)
农业术语。轮作,调换茬口。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五:“‘爹!咱那谷子割后,那块地种成豌豆吧?’……他知道儿子是来和解来了,就慢悠悠地说:‘行吧,那地就得调调茬。’”
《國語辭典》:崇本抑末  拼音:chóng běn yì mò
重视根本,压抑枝末。古以农为本,故指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
《漢語大詞典》:锄农业(鋤農業)
指原始农业。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这种原始农业通常称为刀耕火种,或叫锄农业。”
《漢語大詞典》:初级社(初級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省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之初,由农民组成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社员按劳力和土地多少进行分配,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归社员所有。 柳青 《狠透铁》:“老汉在民主改革和初级社的时候,已经光荣地完成了他的历史任务。”
《國語辭典》:畜牧业(畜牧業)  拼音:xù mù yè
饲养及繁殖家禽、牲畜,以取得禽、畜产品或役力的生产事业。如乳、肉、蛋、毛、皮、羽、骨等产品及役力与有机肥料。目前的畜牧业大多朝向集约化、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
《漢語大詞典》:弃农经商(棄農經商)
放弃农业,经营商业。如: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反对弃农经商,舍本逐末。
《漢語大詞典》:强本节用(强本節用)
亦作“彊本节用”。 谓加强农业生产,节约支出。荀子·天论:“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史记·太史公自序:“ 墨 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徧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隋书·经籍志三:“ 墨 者,强本节用之术也。” 宋 苏轼 《贺时宰启》:“强本节用,则货可使若流泉之长。”
《漢語大詞典》:去末归本(去末歸本)
旧指舍弃工商业,回到农业生产上去。汉书·地理志下:“ 信臣 ( 召信臣 )劝民农桑,去末归本,郡以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