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庶长(庶長)
(1).妾所生之长子。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适长称伯, 伯禽 是也;庶长称孟, 鲁 大夫 孟氏 是也。”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颖达 疏:“《礼纬》云:‘庶长称孟。’然则适妻之子长者称伯,妾子长於妻子则称为孟,所以别适庶也。”
(2).官爵名。 春秋 时 秦 国设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卿。 商鞅 变法,制定二十级爵,从第十级到第十八级,属于庶长一等。 汉 袭 秦 制,也置庶长。左传·襄公十一年:“ 秦 庶长 鲍 、庶长 武 帅师伐 晋 以救 郑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七,駟车庶长;十八,大庶长。” 颜师古 注:“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参阅《后汉书·百官志》“关内侯” 刘昭 注引 汉 刘劭 《爵制》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营伍(營伍)
(1).军队的行列。亦指对士兵约束;军政军纪。北史·史万岁传:“ 万岁 为将,不修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清史稿·高宗纪一:“以 訥亲 奏查閲 河南 、 江南 营伍废弛,上曰:‘可见外省大吏无一不欺朕者。’”
(2).犹军队。明史·郑晓传:“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营伍,由新建军遣员教习;南方各省营伍,由自强军遣员教习。”
(3).借指士兵或军人。南齐书·东昏侯纪:“凡所任仗,尽慝穷姦,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魏书·李孝伯传:“此城内有数州士庶,工徒营伍犹所未论。”《宦海》第一回:“原来这位廉访姓 金 ,单名一个 翼 字,却是个营伍出身。”
《漢語大詞典》:正父
(1).指 周成王 之父 武王 。书·洛诰:“篤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 孔颖达 疏:“正父谓 武王 ,言其德正,故称正父。”一说,泛指官长。 孙星衍 疏:“正者,政人。父者,説文云:‘家长率教者。’是父为长也。《诗传》云:‘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
(2).司马之官。掌管军政和军赋。逸周书·成开:“三,正父登过,过慎於武,设备无盈。” 孔晁 注:“正父,司马之官。”
(3).指 正考父 。 春秋 时 宋 人,历佐 戴 、 武 、 宣 三公,位为上卿。 汉 王粲 《正考父赞》:“恂恂 正父 ,应德孔盛。身为国卿,族则公姓。”
《國語辭典》:下野  拼音:xià yě
执政者卸除职务。
《漢語大詞典》:董司
(1).监督掌管。晋书·谢玄传:“復命臣荷戈前驱,董司戎首。”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董司戎政,以戒不虞。”
(2).指掌管军政之人。 晋 陶潜 《杂诗》之十:“泛舟拟董司,寒气激我怀。”
《漢語大詞典》:小镇(小鎮)
(1).小城。驻兵镇守的州郡中之较小者。南齐书·柳世隆传:“东下之师,久承声闻。 郢州 小镇,自守而已。”
(2).小方镇。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藩镇中之较小者。旧唐书·柳公权传:“自金吾大将授 邠寧 小镇,何事议论耶?”此指节度使衔。
(3).小市镇。县以下人口较集中而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 清 王步青 见闻录·松江记事:“ 中大桥 ……沿 黄浦江 北岸一小镇也。市长不过半里。”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部队穿过 延安 正东八十里的 甘谷驿 小镇。”
《漢語大詞典》:国机(國機)
(1).国家兴亡的关键。管子·揆度:“君失二五者亡其国,大夫失二五者亡其势,民失二五者亡其家,此国之至机也,谓之国机。”按,二五:事名二,正名五。
(2).指国之机务,国之军政大事。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公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前汉书平话》卷下:“三大王传令相府下头目,来日聚会,特有商议国机之事。”
《國語辭典》:督办(督辦)  拼音:dū bàn
1.监督办理。《清史稿。卷二二。穆宗本纪二》:「丙申,命刘铭传督办陕西军务,谕严禁四川州县苛派,拨款续赈北山难民。」
2.督率办理公事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其实是叫他兄弟暗中做督办的监督,恐怕他在外头胡混。」
《漢語大詞典》:总制钱(總制錢)
宋 代附加税之一种。 宣和 中,军政费支出浩繁,总揽东南地区财赋的发运兼经制使,建议增收卖酒钱、印契钱、头子钱等以充经费。因系经制使建议,故称“经制钱”。后一度废除。 绍兴 五年总制使又仿照上法征收,于是又称“总制钱”。参阅宋史·食货志一、二
《漢語大詞典》:秉戎
执掌军政。宋书·礼志三:“承乾秉戎,志在拯世。”
分類:执掌军政
《漢語大詞典》:移藩
谓古时地方军政长官改换辖地。亦泛指官员调任。 宋 梅尧臣 《送吴给事自许昌移淮西》诗:“坐阁政方举,移藩心所求。” 清 蒋士铨 《第二碑·赓韵》:“当日 籛公 移藩仓卒,只立一碑表识而去。”
《漢語大詞典》:环枢(環樞)
(1).古星名。摄提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星:“《荆州星占》:‘摄提,一名环枢,一名闕兵。’”
(2).泛指天象,天道。 唐 权德舆 《唐故中岳宗元先生吴尊师集序》:“或遐想理古,以哀世道;或磅礴万象,用冥环枢。稽性命之纪,达人事之变。”
(3).比喻枢密使。 唐 宋 时执掌军政要务。 宋 王圭 《文彦博授枢密使改赐功臣制》:“天极环枢,上通帝位之座;神兵会府,内严师律之谋。”
《漢語大詞典》:边符(邊符)
旧时指朝廷颁发给边地军政官员的符节。 宋 王圭 《贾昌朝乞罢使相第三表不允诏》:“遽愿还于相紱,且蘄解于边符。”
《漢語大詞典》:席幕
犹言幕府座上。指旧时军政大吏的府署。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姚鹄:“多出入当时好士公卿席幕。”
《漢語大詞典》:使持节(使持節)
魏 晋 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 隋 唐 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 唐 永徽 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周书·王思政传:“ 太祖 乃以所授 景 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中书令、 河 南大行臺、 河 南诸军事,回授 思政 。 思政 竝让不受。”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四年:“太宰 恪 以 吴王 垂 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 河 南诸军事、 兗州 牧、 荆州 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