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探子  拼音:tàn zi
1.军队中的侦探人员。《三国演义》第二回:「探子回报,具说:『皇甫嵩大获胜捷,朝廷以董卓屡败,命嵩代之。』」
2.专门替人探听消息的人。《红楼梦》第四七回:「又不知是来作耳报神的,也不知是来作探子的。鬼鬼祟祟的,倒吓了我一跳。」
《漢語大詞典》:徇军(狥軍)
在军中示众。北齐书·清河王岳传:“ 勱 收仪同三司 苟子溢 狥军,欲行大戮。”
分類:军中示众
《漢語大詞典》:佐将(佐將)
太平天囯 前期对军中带兵官或地方行政官的通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历书诏》:“朕詔……六部义王、佐将、内外众臣知之!”《太平天囯资料·天王诏旨》:“朕格外体卹民艰,於尔民应征钱漕正款,今该地佐将酌减若干。”原注:“今,疑为‘令’之误。”
《漢語大詞典》:号火(號火)
烽火;旧时军中为传信号而举的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炮祸》:“号火四举,诸军皆戒严,纷扰凡一昼夜。”《三国演义》第九七回:“行不到三十里,望见 蜀 兵背后起火,喊声不絶。 费耀 只道号火,便回身杀来。”
《國語辭典》:令箭  拼音:lìng jiàn
旧时军中主将发布命令时的令旗,因它在杆头加箭镞,形状像箭,故称为「令箭」。《薛仁贵征辽事略》:「臣得元帅令箭,只来探车驾何往?」也称为「令旗」。
《漢語大詞典》:釂鼓
古时军中会饮结束时的鼓声。文选·左思〈吴都赋〉:“饮烽起,釂鼓震。” 吕向 注:“言击鼓示尽。”
《国语辞典》:飞官(飞官)  拼音:fēi guān
空军中的飞行官。
《国语辞典》:捷机(捷机)  拼音:jié jī
职官名。古代军中的低级官员。《孤本元明杂剧。闹铜台。第三折》:「曾在郓县为捷机,今归山内度时光。」也称为「捷讥」、「节级」。
《漢語大詞典》:余丁(餘丁)
(1).指充军役以外的丁口。宋史·兵志五:“七月,詔应义勇家人投军后,本户餘丁数少,合免义勇,并许投军。” 明 无名氏 《白兔记·分娩》:“我爷去投军,家里添个餘丁。”
(2).军中编外人员。《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的 杨化 ,是 兴州 右屯卫 于守宗 名下的餘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噶雄》:“怜其宦裔落拓,乃以 雄 为餘丁,令掌书记。”
《漢語大詞典》:候奄
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左传·成公十八年:“ 张老 为候奄。” 杨伯峻 注:“候奄即元候,亦即……候正。”左传·襄公十九年:“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国语·晋语七:“使 张老 为司马,使 范献子 为候奄。”
《漢語大詞典》:候卒
(1).军中巡夜的士兵。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晞 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2).侍候长官的士兵。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师説 忽叱候卒退曰:‘此神御殿也!’”
《漢語大詞典》:营主(營主)
军中主帅。晋书·邵续传:“其部曲文武,已共推其息 缉 为营主。”
《國語辭典》:警角  拼音:jǐng jué
古代军营中的吹器。
分類:军中号角
《漢語大詞典》:白眊
亦作“ 白髦 ”。
(1).牦牛的毛。 三国 蜀 诸葛亮 《又与孙权书》:“所送白眊薄少,重见辞谢,益以增惭。” 晋 张敞 《东宫旧事》:“太子有白眊拂二。”魏书·蠕蠕传:“ 阿那瓌 等拜辞,詔赐 阿那瓌 ……露丝银缠槊二张并白眊。”
(2).以牦牛毛制的披衣,古代军中主帅卫士所服。亦指卫士。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中校之军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论白帝兵书》:“兄嫌 白帝 兵非精练。 到 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
《漢語大詞典》:军慝(軍慝)
军中阴谋奸恶者。周礼·夏官·环人:“环人,掌致师,察军慝。” 郑玄 注:“慝,阴姦也。视军中有为慝者,则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