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90,分106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内间
内间
内光
内耳
内厨
内奰
职内
内陈
内面
内叛
内著
内营
先内
水内
内衣
《漢語大詞典》:内间(内間)
犹言里头。《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忽内间传命,索催粧诗甚急。”
分類:里头
《國語辭典》:内间(內間)  拼音:nèi jiān
内室。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四。洞天花烛记》:「侍者报新婿及门,群从起迎引入幕次,忽内间传命索催妆诗甚急。」
《國語辭典》:内间(內間)  拼音:nèi jiàn
诱使对方的人做己方的间谍。大多指那些国内失职受罚或失意不平的人。《孙子。用间》:「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骈字类编》:内光
唐仪坤庙乐章:外睦九族,内光一庭。
《國語辭典》:内耳(內耳)  拼音:nèi ěr
耳朵的最底部。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孔与路而成,为听觉神经分布之处,主管听觉和身体的平衡。组成部分有三:一、半规管,内有膜囊,与神经相连,内外满贮透明液体。二、耳蜗管,亦满注透明液体,底部有听神经分布。三、前庭,在半规管与耳蜗管之间间。
《漢語大詞典》:内厨(内廚)
(1).即内厨房。后汉书·臧洪传:“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稍为饘粥。”
(2).星名。晋书·天文志上:“﹝ 紫微垣 ﹞西南角外二星曰内厨,主六宫之内饮食,主后妃夫人为太子宴饮。”
分類:星名
《漢語大詞典》:内奰
《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 。” 毛 传:“奰,怒也。”言 商纣 的恶行激起国内百姓的怨怒。后引申指内乱。隋书·高祖纪上:“惧罪畏威,动而内奰。”宋书·沈攸之传:“去昔 桂阳 奇兵焱起,京师内奰,宗庙阽危。”陈书·儒林传·沈不害:“戎狄外侵,姦回内奰。”
《漢語大詞典》:职内(職内)
古官名。掌邦赋收入。内,“ 纳 ”的古字。周礼·天官·职内:“职内掌邦之赋入,辨其财用之物而执其总。”
《骈字类编》:内陈(内陈)
齐书武帝纪见下达下。
分类:内陈
《國語辭典》:内面(內面)  拼音:nèi miàn
1.里面。如:「外套内面常有衬里。」
2.面向内地。比喻臣服中央。唐。令狐楚贺赦表〉:「百蛮梯航以内面,万国歌舞而宅心。」
《高级汉语词典》:内叛
内部叛乱
《骈字类编》:内著
蜀志吕凯传:凯恩威内著,为郡中所信,故能全其节 晋书王沈传诏曰。入历常伯纳言之位。出干监牧方岳之任。内著谋猷。外宣威略。
《骈字类编》:内营(内营)
宋史陈执中传:陜西地险,非如河北,惟泾州、镇戎军势稍平易。若不责外守而劳内营,非策之上也。宜修并边城池。
《韵府拾遗 队韵》:先内
宋书何承天传赞:盖由王业始基,经创多阙,先内后外,以至于此。
《骈字类编》:水内
诗:于乐辟廱。传:水旋丘如璧,曰辟廱。疏:水旋如璧者,璧体圆而内有孔,此水亦圆而内有地,犹如璧然。土之高者曰丘,此水内之地,未必高于水外,正谓水下而地高,故以丘言之。以水绕丘,所以节约观者,命在外而观也。鞫又芮鞫之即。笺芮之言内也。水之内曰隩,水之外曰 元史河渠志:其长芦以北,索家马头之南,水内暗藏椿橛,破舟船,坏粮物。
《國語辭典》:内衣(內衣)  拼音:nèi yī
贴身穿的衣服。也称为「里衣」。
《漢語大詞典》:三衣
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昙光:“ 宋 明帝 於 湘宫 设会,闻 光 唱导,帝称善,即敕赐三衣瓶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沙门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秋江洗一鉢,寒日晒三衣。” 清 姚鼐 《嘉庆丁巳阻风于繁昌三山矶》诗:“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