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心愿
意会
外除
定心
玄览
底里
旁皇
易中
诚孝
内心
冥契
肝鬲
内讼
心净
惊神
《國語辭典》:心愿(心願)  拼音:xīn yuan
心中立意要做的事。《儒林外史》第七回:「果有一线之明,推情拔了他,也了我一番心愿。」《红楼梦》第一二回:「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
《國語辭典》:意会(意會)  拼音:yì huì
心中领会。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五。演习部。教白》:「此中微渺,但可意会,不可言传。」
《漢語大詞典》:外除
(1).谓服父母之丧,丧服虽渐除而内心仍存悲哀。礼记·杂记下:“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孔颖达 疏:“亲丧外除者,谓父母之丧。外,谓服也。服犹外随日月渐除而深心哀未忘。” 唐 韩愈 《与郑相公书》:“ 孟 之深友太子舍人 樊宗师 ,比持服在东都,今已外除,经营 孟 家事,不啻如己。”参见“ 内除 ”。
(2).京官出任地方官。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五:“其所出与外除,及不使入朝者,皆贤士。”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 王介甫 诡诈不通,外除,自 金陵 过 扬州 , 刘原父 作守,以州郡礼邀之,遂留。”
《漢語大詞典》:内除
谓服兄弟之丧,丧服未除而内心悲哀已渐减。礼记·杂记下:“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孔颖达 疏:“兄弟之丧内除者,兄弟谓期服以下及小功,緦也。内,心也。服制未释而心哀先杀,由轻故也。”
《國語辭典》:定心  拼音:dìng xīn
安心、放心。《文明小史》第二回:「无奈外国人在这里,不定甚么时候有事情,叫我怎么能够定心坐在那里。」
《國語辭典》:玄览(玄覽)  拼音:xuán lǎn
心居玄冥之处而览知万物。《老子》第一○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文选。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國語辭典》:底里(底裡)  拼音:dǐ lǐ
1.深藏不显见的地方。《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书不足以深达至诚,故遣刘钧口陈肝胆。自以底里上露,长无纤介。」《红楼梦》第七五回:「老贤甥,你不知我邢家底里。我母亲去世时,我尚小,世事不知。」
2.心。汉。扬雄〈答刘歆书〉:「谨归诚底里,不敢违言。」
《國語辭典》:旁皇  拼音:páng huáng
徘徊不前。也作「彷徨」。
分類:内心不安
《漢語大詞典》:易中
和悦其心。中,内心。《楚辞·大招》:“易中利心,以动作只。” 王夫之 通释:“易中,和易其中。”
《漢語大詞典》:诚孝(誠孝)
(1).忠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王利器 集解:“诚孝,即忠孝, 之推 避 隋 讳改。”
(2).出自内心的孝敬。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夫诚孝尽事亲之道,恭俭崇保邦之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箇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箇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
《國語辭典》:内心(內心)  拼音:nèi xīn
1.心或思想。古人以心为思想的器官,因心和思想皆在身内,故称为「内心」。汉。刘向《说苑。卷一九。脩文》:「是故服不成象,而内心不变,内心脩德,外被礼文,所以成显令之名也。」
2.真心、真诚。《礼记。礼器》:「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
3.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由三角形三内角的三条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此点即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國語辭典》:冥契  拼音:míng qì
口虽不言,心相契合。《晋书。卷一二三。慕容垂载记》:「自古君臣冥契之重,岂甚此邪?」
《國語辭典》:肝鬲  拼音:gān gé
比喻恳切。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也作「肝膈」。
分類:肺腑内心
《漢語大詞典》:内讼(内訟)
内心自责。《论语·公冶长》:“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讼,犹责也。言人有过,莫能自责。”晋书·蔡谟传:“且归罪有司,内讼思愆。若遂致之于理,情所未忍。” 宋 王安石 《感事》诗:“内讼敢不勤,同忧在僚友。” 谢觉哉 《姜梦周同志传》四:“这就是 梦周 同志的品质--最优秀的共产党人品质,如果说别人的好,是‘勉强而行之’(经过内讼与自省的)或‘利而行之’(有所为),那么, 梦周 同志算得上是‘安而行之’了。”
《國語辭典》:心净(心淨)  拼音:xīn jìng
1.心中平静,没有忧虑烦扰。《红楼梦》第六○回:「趁著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仇。」
2.心清净没有染污。《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漢語大詞典》:惊神(驚神)
谓内心震动不安静。 唐 杜甫 《赠别郑炼赴襄阳》诗:“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