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肝脾
内怀
肝心
中扃
五中
心子
私衷
内面
心扉
胸心
肝怀
膺肺
胏腑
衿曲
方寸之间
《國語辭典》:肝脾  拼音:gān pí
肝脏和脾脏。引申指五脏。唐。李商隐 韩碑诗:「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分類:内心
《国语辞典》:内怀(内怀)  拼音:nèi huái
内心。《文选。嵇康。养生论》:「又恐两失,内怀犹豫。」
分类:内心
《漢語大詞典》:肝心
比喻人的内心。 汉 王充 论衡·超奇:“书疏文义,夺於肝心。”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朕用伤悼,肝心若裂。”晋书·愍帝纪:“枕戈烦寃,肝心抽裂。” 宋 苏辙 《病后白发》诗:“筋力以凋朽,肝心罢激昂。势如秋后雨,一度一凄凉。”
分類:内心
《漢語大詞典》:中扃
(1).谓闭锁内心,欲望不生。《淮南子·主术训》:“中欲不出谓之扃,外邪不入谓之塞。中扃外闭,何事之不节;外闭中扃,何事之不成。”
(2).指内心。 宋 陆游 《学道》诗:“精神生尺宅,虚句集中扃。”
(3).犹禁中,皇帝所居之处。明史·黄尊素传:“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遂有剽窃皮毛,莫犯中扃者。”
(4).中门。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忽山间一孔高悬,直透中扃,光明如满月缀云端,真是天门中开。”
《國語辭典》:五中  拼音:wǔ zhōng
中医上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因位于人体中,故称为「五中」。也称为「五内」。
分類:五脏内心
《漢語大詞典》:心子
(1).内心。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不仅身子是赤条条,心子也是赤条条。”
(2).指物体中心的部分。如:这棵树老得心子都空了。
(3).指馅子。 朱自清 《回来杂记》:“比起有心子的芝麻酱烧饼有意思得多。”
(4).方言。食用的动物的心脏。
《漢語大詞典》:私衷
犹内心。旧唐书·高宗纪下:“上谓 霍王元轨 曰:‘男 轮 最小,特所留爱,比来与选新妇,多不称情;近纳 刘延景 女,观其极有孝行,復是私衷一喜。’”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之私衷,可以释疚。” 茅盾 《虹》八:“素来私衷敬爱的 梁刚夫 ,此时在 梅女士 的眼前,也变成了卑污渺小。”
分類:私衷内心
《國語辭典》:内面(內面)  拼音:nèi miàn
1.里面。如:「外套内面常有衬里。」
2.面向内地。比喻臣服中央。唐。令狐楚〈贺赦表〉:「百蛮梯航以内面,万国歌舞而宅心。」
《國語辭典》:心扉  拼音:xīn fēi
指情感或意识的门户、内心。如:「痛彻心扉」、「你何不打开心扉,与大家一齐同乐?」
分類:内心
《漢語大詞典》:胸心
(1).犹言内心;胸怀和气度。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怀逸藻於胸心,不寄意於翰素,则未知其有别於庸猥。”《花月痕》第七回:“他既有此胸心眼力,如何不知道我 杜采秋 呢?”
(2).借喻要害之地。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载 三国 魏 曹冏 上书:“一旦疆埸称警,关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卫,臣窃惟此,寝不安席,思献丹诚,贡策朱闕。”
《漢語大詞典》:肝怀(肝懷)
犹内心。 晋 陆云 《与杨彦明书》之六:“永耀已葬,冥冥远矣,存想其人,痛切肝怀,奈何奈何。”
分類:内心
《漢語大詞典》:膺肺
犹内心。新唐书·封伦传:“善矫饰,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
分類:内心
《漢語大詞典》:胏腑
同“ 肺腑 ”。
(1).比喻帝王的亲戚。三国志·吴志·孙綝传:“臣伏自省,才非干国,因缘胏腑,位极人臣。”一本作“ 肺腑 ”。
(2).比喻内心。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媿捧芝兰赠,还披胏腑呈。” 宋 苏辙 《送柳子玉》:“但求免讥评,岂顾愁胏腑。”
《國語辭典》:衿曲  拼音:jīn qǔ
心怀、衷曲。南朝梁。陶弘景〈答虞中书书〉:「辞动情端,志交衿曲。」
分類:内心
《国语辞典》:方寸之间(方寸之间)  拼音:fāng cùn zhī jiān
指内心。《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传七。刘清之》:「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变而通之,亦在陛下方寸之间耳。」《红楼梦》第七八回:「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
分类: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