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其实(其實)  拼音:qí shí
真正、实在,指真实的情况。《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孩儿其实不认得爹娘,一时冲撞,望爹娘恕罪。」《红楼梦》第六四回:「其实给他看也倒没有什么,但只是嫌他是不是的写给人看去。」
《分类字锦》:有蕡其实(有蕡其实)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传蕡实猊。
分类:桃李
《漢語大詞典》:文过其实(文過其實)
文辞浮夸,不切实际。后汉书·冯衍传下:“ 显宗 即位,又多短 衍 以文过其实,遂废於家。”
《漢語大詞典》:谈过其实(談過其實)
犹言言过其实。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尝谓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儒教传授,既欲神其事,故谈过其实。”
《國語辭典》:言过其实(言過其實)  拼音:yán guò qí shí
语本《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指言辞虚妄誇大,与事实不相符。《三国演义》第九六回:「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且住!说书的这话怕有些言过其实。」
《国语辞典》:过甚其实(过甚其实)  拼音:guò shèn qí shí
言语或行为誇张、过分,超过实际的情况。如:「你这样的形容法,未免太过甚其实了吧!」
《国语辞典》:誉过其实(誉过其实)  拼音:yù guò qí shí
声名超过了实质的才学、品德。《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制曰:「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也作「声过其实」、「声闻过情」。
《國語辭典》:名过其实(名過其實)  拼音:míng guò qí shí
名声超过实际。《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情行合名,祸福不虚至矣。」《晋书。卷三八。文六王传。齐王攸传》:「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归之。今自薨陨,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过!」
《國語辭典》:名副其实(名副其實)  拼音:míng fù qí shí
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清史稿。卷四○五。吕贤其传》:「贤基品行端正,居官忠直,名副其实,即报可。」《歧路灯》第九○回:「就是那礼部门口有名的,也要名副其实。」也作「名符其实」。
分類:名声一致
《國語辭典》:名符其实(名符其實)  拼音:míng fú qí shí
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也作「名副其实」。
《國語辭典》:名副其实(名副其實)  拼音:míng fù qí shí
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清史稿。卷四○五。吕贤其传》:「贤基品行端正,居官忠直,名副其实,即报可。」《歧路灯》第九○回:「就是那礼部门口有名的,也要名副其实。」也作「名符其实」。
分類:名声一致
《國語辭典》:实在(實在)  拼音:shí zài
1.的确、真正。《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只有他写的是实在年庚,五十岁。」《红楼梦》第三六回:「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著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
2.实际、其实。如:「名义上是大学生,实在只是个小学程度。」
3.四柱册的一项分项。参见「四柱册」条。
《國語辭典》:实在(實在)  拼音:shí zai
1.诚实、可靠。如:「他的为人很实在。」
2.实牢、坚固。如:「这张桌子做得实在。」
《國語辭典》:琅玕  拼音:láng gān
1.圆润如珠的美玉。《文选。张衡。四愁诗之二》:「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也称为「瓓玕」、「玕琅」。
2.比喻华美的词藻或佳文。唐。韩愈龊龊〉诗:「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3.比喻美竹。唐。元稹种竹〉诗:「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也作「琅玕」。
《國語辭典》:琅玕(瑯玕)  拼音:láng gān
比喻光滑美好的竹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珊珊,蓦听的竹响琅玕。」也作「琅玕」。
《國語辭典》:得实(得實)  拼音:dé shí
治理讼狱得到实情。《北史。卷九。周世宗明帝本纪》:「得实之日,免其罪,徵备如法。」《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本院廉访得实,当有移文至彼知会。」
《漢語大詞典》:实则(實則)
实际上,其实。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渐》:“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沙汀 《困兽记》三:“他佯装着笑了,实则正在留心大家的反应。”
分類:实则其实
《漢語大詞典》:画龙(畫龍)
(1).绘画龙的形象。隋书·礼仪志三:“轜车,三品已上油幰,朱丝络网,施襈,两箱画龙。”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我辈彊追仿,画龙成蜥蜴。”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元朝:“道士 吴霞 ,所居 龙虎山 ,善画龙。”
(2).龙的图像。 唐 李贺 《平城下》:“青帐吹短笛,烟雾湿画龙。” 王琦 汇解:“画龙,即旗帜上所画者也。”宋史·礼志五:“﹝《画龙祈雨法》﹞坛上植竹枝,张画龙……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画龙投水中。”
(3).比喻徒有其表而无其实的事物。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后秦纪·二世》:“ 沛公 乃真好儒,后世好儒,好画龙耳。”《梅村诗话》十二引 清 苍雪师 《赠方密之》诗:“山中久不见神骏,世上人多好画龙。”参见“ 叶公好龙 ”。
《國語辭典》:叶公好龙(葉公好龍)  拼音:shè gōng hào lóng
古人叶子高喜欢龙,家里全用龙来雕饰。天上的龙知道此事,特到叶公家的窗口窥视。叶公见了真龙,却吓得面无人色。典出汉。刘向《新序。杂事》。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表里不一,似是而非的假象。《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