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歼击机(殲擊機)  拼音:jiān jí jī
中共对在空中歼灭敌机和其他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的称呼。
《國語辭典》:坚甲利兵(堅甲利兵)  拼音:jiān jiǎ lì bīng
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形容武备精良。《荀子。议兵》:「故坚甲利兵,不足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昱传》:「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
《漢語大詞典》:麻扎刀
亦称“ 麻札刀 ”。 古代用于砍杀的一种兵器。 宋 岳飞 《奏郾城捷状》:“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敌手拽厮劈。”宋史·岳飞传:“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 飞 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水浒传》第七六回:“这两箇马后,摆着紫衣持节的人,二十四箇当路将,二十四把麻扎刀。”
分類:砍杀兵器
《國語辭典》:秣马利兵(秣馬利兵)  拼音:mò mǎ lì bīng
比喻完成作战准备。《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补卒,秣马利兵。」也作「厉兵秣马」。
《漢語大詞典》:牟槊
古代兵器。长矛。在长柄一端安有金属枪头。牟,用同“ 矛 ”。北史·齐纪中·文宣帝:“﹝帝﹞每至将醉,輒拔剑挂手,或张弓傅矢,或执持牟槊,游行市鄽。”
《漢語大詞典》:木锜(木錡)
木制的兵器架。金史·礼志三:“神门列戟各二十有四,植以木錡。”
分類:木制兵器
《國語辭典》:闷棍(悶棍)  拼音:mèn gùn
1.齐眉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手持闷棍,腰挂著环刀。」
2.形容不明原因的棍击。如:「他走到巷口,突然挨了一记闷棍,还弄不清怎么回事,袭击的人早已不知去向。」
3.比喻无形的打击。如:「他听到祖父去世的消息,彷佛一记闷棍打来,顿时失去知觉。」
《漢語大詞典》:民械
民家的兵器。礼记·少仪:“不疑在躬,不度民械。” 郑玄 注:“械,兵器也。”
分類:民家兵器
《漢語大詞典》:密锵锵(密鏘鏘)
亦作“ 密蹡蹡 ”。 形容刀剑等兵器密集的样子。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华夷一统》:“莫不是密鏘鏘剑戟把你相拦当。” 明 邵璨 《香囊记·起兵》:“只见忽喇喇箭锋似雨,密蹡蹡戈戟如麻。”
《漢語大詞典》:絻钺(絻鉞)
古代礼冠和兵器。喻奖惩。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叙》:“絻鉞,其好恶;教养,其喜乐;兵刑,其怒哀。”
《漢語大詞典》:撩戟
兵器名。类似投枪。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太祖 募陷阵, 韦 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鎧,弃楯,但持长矛撩戟。”
《漢語大詞典》:烈钻(烈鑽)
古代兵器。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前集·制度:“烈钻,刃连袴,长一尺五寸,上鋭下方,阔八寸,柄长三尺,有拐。”
《國語辭典》:了事环(了事環)  拼音:liǎo shì huán
战马鞍上搁兵器的铜铁环。《水浒传》第八四回:「那天山勇在马上把了事环带住,趱马出阵。」
《國語辭典》:厉兵秣马(厲兵秣馬)  拼音:lì bīng mò mǎ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完成作战准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以报国雠。」也作「秣马利兵」、「秣马厉兵」、「厉兵粟马」、「励兵秣马」、「砺兵秣马」、「砺戈秣马」。
《國語辭典》:厉兵粟马(厲兵粟馬)  拼音:lì bīng sù mǎ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完成作战准备。《新唐书。卷一○八。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也作「厉兵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