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藝)  拼音:shí bā bān wǔ yì
1.中国旧有十八种兵器的武艺。相传为战国时孙膑、吴起所传。究竟是那十八种兵器,说法不一,一般的说法是指鎗、戟、棍、钺、叉、镋、钩、槊、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等。
2.比喻多种武艺或技能。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著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都是神乌马踏成了这唐社稷。」
《漢語大詞典》:束戈卷甲
捆起兵器甲冑。谓缴械投降。宋史·韩世忠传:“ 世忠 单骑夜造其营,呼曰:‘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贼骇慄请命,因跪进牛酒。”
《漢語大詞典》:释仗(釋仗)
放下兵器。旧唐书·屈突通传:“ 显和 ( 桑显和 )呼其众曰:‘京师陷矣,汝并 关西 人,欲何所去?’众皆释仗。”参见“ 释兵 ”。
《漢語大詞典》:释兵(釋兵)
(1).解除军事行动。史记·封禅书:“乃遂北巡 朔方 ,勒兵十万餘,还祭 黄帝冢 桥山 ,释兵 须如 。”
(2).放下武器。 明 罗曰褧 咸宾录·南夷志二·播州:“ 立 ( 陈立 )数责斩 兴 ( 夜郎 王)出晓其众,皆释兵降。”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文》:“昔 蜀汉 霍弋 、 罗宪 据郡不降 魏 ,及审知 后主 内附,然后释兵归命。”
《漢語大詞典》:靸戟
古兵器。皇帝及后妃的仪仗之一。宋书·前废帝纪:“以宫人 谢贵嬪 为夫人,加虎賁靸戟,鸞輅龙旂,出警入蹕,实 新蔡公主 也。”宋书·礼志一:“靸戟抽鞘,以备武卫。”
《漢語大詞典》:钑戟(鈒戟)
兵器的一种。仪卫用。宋史·仪卫志六:“又鈒戟,无掌,而有小横木;鈒,插也,制本插车旁。又小戟与鈒戟同。”元史·舆服志二:“鈒戟,制如戟,无飞掌而有横木。”
分類:兵器仪卫
《漢語大詞典》:犬服
狗皮做成的盛兵器的用具。仪礼·既夕礼:“主人乘恶车,白狗幦,蒲蔽,御以蒲菆,犬服。” 郑玄 注:“笭閒兵服,以犬皮为之,取坚也,亦白。” 贾公彦 疏:“笭閒兵服者,凡兵器建之於车上笭閒,丧家乘车亦有兵器自卫,以白犬皮为服。”
《漢語大詞典》:衽革枕戈
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争频繁,生活不安定。 严复 《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漢語大詞典》:刃器
刀剑之类的兵器。
分類:刀剑兵器
《漢語大詞典》:尚方仗
尚方制作的兵器。南史·羊侃传:“是日詔入直殿省,啟尚方仗不堪用。上大怒,坐者非一。及 侯景 作逆,果弊於仗粗。”
《國語辭典》:三尖两刃刀(三尖兩刃刀)  拼音:sān jiān liǎng rèn dāo
武器名。一种锋利多刃的刀。《水浒传》第七九回:「梅展大怒,舞三尖两刃刀,直取张清。」
分類:锋利兵器
《國語辭典》:军不血刃(軍不血刃)  拼音:jūn bù xuè rèn
比喻轻易得胜。参见「兵不血刃」条。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漢語大詞典》:卷甲束兵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旧唐书·韦凑传:“当 周 室之衰微也, 秦 师过 周 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王孙满 犹以其不卷甲束兵,讥其无礼,知其必败。”按, 周 朝凡诸侯军队路过天子都门时,需卷甲束兵表示恭敬。
《國語辭典》:句戟  拼音:gōu jǐ
戟刃尖端有钩的兵器。汉。贾谊 过秦论:「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锄耰棘矜,非锬于句戟长铩也。」
分類:兵器裴骃
《國語辭典》:狼牙棒  拼音:láng yá bàng
武器名。在木棒较圆粗的一端布满长钉子,状若狼齿般,有柄可握。《武备志。军资乘。战七。棒棍》:「无刃而钩者,亦用铁抓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怎样叫做狼牙棒?一根长棒,比齐眉棒稍微长些,上头有个骨朵,有一尺多长,茶碗口粗,四面团团转都是小刀子如狼牙一般。」
《漢語大詞典》:狼牙锤(狼牙錘)
古兵器名。形如狼牙棒,较短。《中国民间故事选·天牛郎配夫妻》:“一进三门,鬼呲呀举起狼牙锤就要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