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雷起
亦作“靁起”。 形容兴起迅速。声威巨大。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车骑靁起,殷天动地。” 汉 班固 《东都赋》:“千乘雷起,万骑纷紜。”汉书·叙传下:“王师雷起,霆击朔野。”
《國語辭典》:鹊起(鵲起)  拼音:què qǐ
迅速的振翅高飞。比喻把握先机,乘时而发,窜升迅速。如:「声名鹊起」。《晋书。卷七一。列传。孙惠》:「今时至运集,天与神助,复不能鹊起于庆命之会,拔剑于时哉之机,恐流滥之祸不在一人。」
《國語辭典》:拔起  拼音:bá qǐ
抽取出来。如:「那棵大树被连根拔起。」
《漢語大詞典》:蟠泥
谓龙蟠曲于泥。指兴起之前的 周 室。语出 汉 扬雄 《法言·问神》:“龙蟠于泥,蚖其肆矣。” 李轨 注:“圣道未彰,羣愚玩矣;龙蟠未升,蚖其肆矣。” 唐 黄滔 《周以龙兴赋》:“ 岐梁 燿衔耀之所, 汧 陇 湛蟠泥之域。”
《漢語大詞典》:飙发(飆發)
亦作“飈发”。亦作“飇发”。
(1).谓迅猛地发生、兴起。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炽焰飈发,焚轻舟,坠王身,入无间狱,备受诸苦。”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 騏 又按辛亥之秋,义师飈发,豪杰之士,乘时蠭起。”
(2).指迅猛。明史·海瑞传:“下令飇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3).形容才思敏捷奔放。明史·文苑传一·袁凯:“ 元 末为府吏,博学有才辨,议论飇发,往往屈座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益都 有书生,才气飈发,颇为隽上。” 清 倪璠 《注释庾集题辞》:“至於九流七略,海上名山;《游仙》《步虚》则朝浮紫气,《麦崖》《经藏》则夜落常星;莫不言若泉涌,思如飈发。”
《漢語大詞典》:郁起(鬱起)
(1).蓬勃兴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鬱起,其《离骚》哉!”
(2).谓纷纷耸起。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祇洹鬱起,宝塔高凌。”
(3).勃然奋起。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值龙颜之鬱起,乃凭风而矫翼。”
《漢語大詞典》:凤起(鳳起)
凤凰起飞。亦喻贤德之人兴起。 晋 张华 《萧史曲》诗:“龙飞逸天路,凤起出 秦 关。” 南朝 梁 沈约 《鼓吹曲辞·期运集》:“龙跃清汉渚,凤起方城隅。”《文选·刘孝标〈辨命论〉》:“ 君山 鸿渐,鎩羽仪於高云; 敬通 凤起,摧迅翮於风穴。” 李善 注引《淮南子》:“凤凰之翔,至德也。” 李周翰 注:“凤起,喻实德也。”
《漢語大詞典》:异军(異軍)
(1).另一支军队。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 婴 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司马贞 索隐引 晋灼 曰:“殊异其军为苍头。”
(2).比喻另外兴起的力量或派别。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今所组织,实于全国社会思想之根据地,崛起异军,拔 赵 帜而树 汉 帜。”参见“ 异军特起 ”。
《國語辭典》:异军特起(異軍特起)  拼音:yì jūn tè qǐ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比喻突然兴起的新生力量。《清史稿。卷二五二。傅弘烈传》论曰:「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于承荫。」也作「异军突起」。
《國語辭典》:蔚起  拼音:wèi qǐ
纷纷起来。清。江藩《国朝经师经义目录。乐》:「国朝诸儒蔚起,搜讨旧闻。」
《漢語大詞典》:隆施
兴起与废止。庄子·天运:“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 成玄英 疏:“隆,兴也;施,废也。言谁兴云雨而洪注滂沱,谁废甘泽而致兹亢旱也。”一说谓降施。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此承上云雨而言。隆当作降,谓降施此云雨也。”
分類:兴起废止
《漢語大詞典》:继兴(繼興)
相继兴起。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及 孝桓 之时,硕德继兴。”
《漢語大詞典》:暴起
(1).突然升起或兴起。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却火雀﹞遂化为黑龙,入于池内,俄而云烟暴起,不復追讨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古之圣王讳世皆不知避,有一时暴起与僭伪之主至今讳而不改者,如昭穆本作招穆读,以 晋文帝 讳改呼韶。”
(2).突然起用。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加以素卑贱,暴起领事,人所不信。”
《國語辭典》:勃发(勃發)  拼音:bó fā
形容精神焕发。如:「英姿勃发」。
《漢語大詞典》:崛兴(崛興)
(1).崛起,兴起。 唐 李贻孙 《〈欧阳行周文集〉序》:“ 建中 、 贞元 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新唐书·李勉传:“时武臣崛兴,无法度。”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君以诸生崛兴,名动海内,其视碌碌无闻而殁者,亦可以无憾。”《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东江家藏集》:“当时 何 李 崛兴,文体将变。”
(2).耸立。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崇墉崛兴,復宇相瞰;壮不及僭,丽不及奢。”
《漢語大詞典》:毛起
(1).毛发竖立。韩非子·说林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
(2).形容兴起之事如毛一样众多。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为学日增:“儛文以辩相詘,以巧相胜,毫举毛起,益以无穷。” 宋 苏轼 《答宋寺丞书》:“自到郡以来,夏旱秋潦,继之以横流之灾,扎瘥之餘,百役毛起,公私骚然未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