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初级关系(初级关系)  拼音:chū jí guān xì
人与人直接的、经常的和亲密的关系。
《国语辞典》:接关系(接关系)  拼音:jiē guān xi
为某种利益或目的而和人拉关系、攀交情。如:「他为了想调升主任,积极地和高级主管接关系。」
《高级汉语词典》:供求关系  拼音:gōng qiú guān xì
存在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联系
《國語辭典》:公共关系(公共關係)  拼音:gōng gòng guān xì
政府机关或企业组织等机构,为争取社会了解与支持,持续接触相关人士并进行计划性活动,所建立的互动关系。缩称为「公关」。
《漢語大詞典》:公共关系学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研究内容有:公共关系的性质、构成要素和职能目标,公关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效应,公共关系的应用与务实技术等。
《漢語大詞典》:公共关系意识
简称“公关意识”。能自觉认识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具有相当作用的思想观念。其内容主要包括:意识到维护组织形象和信誉的重要性,重视信息的沟通、传播,能主动、积极开展公关活动。
《高级汉语词典》:对外关系  拼音:duì wài guān xì
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外政策的明显结果;泛指国际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领域
《漢語大詞典》:法律关系
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企业与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构成了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漢語大詞典》: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一定的对象。包括物、权利人和义务人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智力成果(如著作、发明)。
《漢語大詞典》: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国家、国际组织等。其中国家既是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又是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在某些财产法律关系(如国家公债等)中还可以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漢語大詞典》:伙伴关系
同其他人交往的事实或条件
同伙关系,友好关系;不拘礼节的友好
《國語辭典》:关系户(關係戶)  拼音:guān xì hù
大陆地区指拉关系,做利益,交换输送的相关单位或个人。
《漢語大詞典》:关系判断
断定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简单判断。由主项、谓项和量项组成。
《漢語大詞典》:关系说
西方美学理论之一。法国狄德罗提出。认为美是事物中千差万别的关系。分为两类:实在的和感知的,前者即为“外在于我的美”(不依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即“实在的美”;后者即为“关系到我的美”(客观关系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也即“相对(见到)的美”。
《漢語大詞典》:关系推理
前提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判断,而结论总是关系判断的推理。除了由一个关系判断做前提的直接推理之外,还有两种间接推理:纯粹关系推理和混合关系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