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所急
(1).急于追求;急需。《楚辞·离骚》:“忽驰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夫食稻粱,进芻豢……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
(2).谓急切关心。史记·游侠列传:“﹝ 郭解 ﹞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漢語大詞典》:垂意
(1).注意;留意。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寡人垂意听子之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翫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宣和遗事》前集:“愿陛下垂意於驭臣,远女宠,去小人,备夷狄,以益谨天戒。”
(2).关怀,关心。《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 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
(3).犹喜爱。宋史·佞幸传·朱勔:“ 徽宗 颇垂意花石, 京 讽 勔 语其父,密取 浙 中珍异以进。”
(4).犹言降意;曲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 卓 ……今明公垂意於 卓 ,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垂意,犹言降意也。”
《國語辭典》:惠顾(惠顧)  拼音:huì gù
1.惠,敬辞。关心照顾。《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小娘子惠顾吾儿,老身喜不可已。但生平止此儿,用承祧绪,不敢令有鬼偶。」
2.敬称他人的光临。如:「铭谢惠顾」。《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各位老先生当今山斗,今日惠顾茅斋,想五百里内贤人聚矣。」
《漢語大詞典》:属心(屬心)
关注,关心。周书·孝义传序:“斯固仁人君子所以兴叹,哲后贤宰所宜属心。” 明 方孝孺 《二贤妇传》:“貲失千万不足惜,此文乃吾日夜属心者,若能存之,真吾妇也。”
犹言归心。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復见 汉 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心焉。”晋书·明帝纪:“於是东朝济济,远近属心焉。”新唐书·庄恪太子永传:“及太子立,天下属心焉。”
《漢語大詞典》:恩顾(恩顧)
谓尊长所给予的关心照顾。周书·艺术传·姚最:“ 宣帝 嗣位…… 最 以陪游积岁,恩顾过隆。”旧唐书·萧嵩传:“露布至,帝大悦,授 嵩 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官一子,恩顾第一。”《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感蒙泰山恩顾,可知是好!”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二幕:“吓吓吓,所以还要请十八皇子恩顾恩顾啦。”
《漢語大詞典》:关念(關念)
关心挂念。 五代 齐己 《闭门》诗:“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 宋 苏轼 《与米元章书》之二五:“岭海八年,亲友旷絶,亦未尝关念。” 茅盾 《子夜》四:“然而一心关念着讨债不着的 曾沧海 却竟忽略了这个不懂规矩,他截断了 阿二 的话,拍着桌子怒喊。”
分類:关心挂念
《漢語大詞典》:牛喘
牛因热而喘气。 汉 丞相 丙吉 关心农事的典故。汉书·丙吉传:“ 吉 又尝出,逢清道羣鬭者,死伤横道, 吉 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 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 吉 , 吉 曰:‘民鬭相杀伤, 长安 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罸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於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后亦用以比喻庶民之疾苦。 唐 包佶 《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道旁牛喘谁復问,佛寺吹螺空唱号。” 明 李东阳 《问喘词》:“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车问牛喘。”
《國語辭典》:关怀(關懷)  拼音:guān huái
关心、牵挂。《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理人听颂,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國語辭典》:好消息  拼音:hǎo xiāo xī
可喜的讯息。《文明小史》第三八回:「黎教士在那里替他设法,这回提他定然是个好消息。」也作「好音」。
《漢語大詞典》:垂情
(1).谓专心于某事。东观汉记·樊准传:“ 孝明皇帝 尤垂情古典,游意经艺,删定乖疑,稽合图讖。”周书·尉迟运传:“出为 陇州 刺史,地带 汧 渭 ,民俗难治。 运 垂情抚纳,甚得时誉。”
(2).犹垂意。关心;关怀。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吾向者偶寄尺书,即蒙 郭君 垂情荐拔。”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御史惻然不忍道:‘容门生到了地方,与老师设处便了。’ 愚溪 道:‘若得垂情,老朽至死不忘。’”
《漢語大詞典》:嘘呵
(1).形容风扬火气。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紫焰嘘呵,高灵下堕。”
(2).轻轻吹气。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阳大明》:“俄取桉间小黑石拊摩之,嘘呵良久,则成紫金矣。” 宋 苏过 《飓风赋》:“蚁之缘也,嘘则坠;蚋之集也,呵则举,夫嘘呵曾不足以振物,而施之二虫则甚惧。”
(3).呵气使暖,比喻关心爱护。 明 李东阳 《寄李知县遂之》诗:“百里多贫民,隆冬尚无襦。向来嘘呵力,力尽意有餘。”
《漢語大詞典》:注心
(1).集中心意,专心;关心。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表》:“至於注心皇极,结情紫闥,神明知之矣。”太平广记卷五八引 前蜀 杜光庭 《集仙录·魏夫人》:“闻子密纬真气,注心三清,勤苦至矣。” 宋 曾巩 《回运使郎中状》:“自簿书期会之纤悉,莫不注心。” 黄焯 《记先从父季刚先生师事余杭仪征两先生事》:“惟 章君 撰著多已刊行,而先从父批校之説文广韵尔雅合数十万言,迄未定稿……此则学术界所尝注心者也。”
(2).倾心。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饥飱者,於将获所欲,则悦情注心;饱满之后,释然疏之,或有厌恶。” 唐 王琚 《美女篇》:“何能见此不注心,惜无媒氏为传音。”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不敢望於众人,而独注心於大贤也。”
《漢語大詞典》:损膳(損膳)
减膳,降低饮食标准。是帝王的一种所谓关心民瘼的表示。史记·平準书:“而 胡 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駟,出御府禁藏以赡之。” 汉 桓宽 盐铁论·繇役:“先帝忧百姓不赡,出禁钱,解乘舆驂,贬乐损膳,以賑穷备边费。”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序:“天子虑深求瘼,念在责躬,避寝损膳,録寃弛役。”
《漢語大詞典》:轸恻(軫惻)
怜惜关心。《旧唐书·僖宗纪》:“言念疲羸,良深軫惻,我心未济,天道如何。”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以致近辅生灵,遘此多端纷扰,永言軫惻,无輟寐兴。”清史稿·圣祖纪一:“军兴以来,文武官身殉封疆,克全忠节,其有旅櫬不能归,妻子不得养者,深堪軫惻。”
分類:怜惜关心
《漢語大詞典》:慈念
出于慈爱的关心;慈爱的念头。《三国演义》第三七回:“﹝ 徐庶 ﹞曰:‘某幼逃难,流落江湖,偶至 新野 ,遂与 玄德 交厚。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胜愧感。’”《再生缘》第十六回:“緑林强盗无慈念,难保遭擒不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