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愿酒泉郡
 
玉门关外
  
生入玉门关
 
都攎望玉关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583~
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閒,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蛮夷之俗,畏壮侮老。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昔苏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而超妹同郡曹寿妻昭亦上书请超曰:……书奏,帝感其言,乃徵超还。唐·李贤注:「玉门关属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酒泉,今肃州也。去长安二千八百五十里也。」
典故
乞食吴门
 
乞食吹箫
 
伍员吹篪
 
伍相吹箫
 
入市吹箫
 
吴市乞
  
吴市箫声
 
吴关人去
 
吹箫乞食
  
吹箫恨
 
吹箫未遇
 
歌吴市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列传》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一作『箫』。」

简释

吴市吹箫:指因生活困顿而流浪飘泊,有为而未遇。清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方朔长安徒索米,子胥吴市又吹箫。”


例句

方朔长安徒索米,子胥吴市又吹箫。 康有为 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

《漢語大詞典》:玉关人老(玉關人老)
后汉书·班超传载: 班超 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 和帝 疏云:“臣不敢望到 酒泉郡 ,但愿生入 玉门关 。”后以“ 玉关 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宋 张孝祥 《与杨抑之书》:“公守边,内则能固吾圉,外则使裔夷归心, 羊 陆 见称,徒以此耳。但 玉关 人老,不容不亟召归,伏惟与时御宜,促装以俟。”宋史·蔡挺传:“﹝ 挺 ﹞在 渭 久,鬱鬱不自聊,寓意词曲,有‘ 玉关 人老’之叹。”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
《國語辭典》:吹箫吴市(吹簫吳市)  拼音:chuī xiāo wú shì
比喻乞食。参见「吹箫」条。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分類:乞食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