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都来(都來) 拼音:dū lái
1.总共。宋。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词:「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五代都来十二君,世宗英特更仁明。」
2.算来。宋。范仲淹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宋。叶清臣 〈贺圣朝。满斟绿醑留君住〉词:「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3.不过。宋。苏轼 减字木兰花。琵琶绝艺词:「琵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拨弄么弦,未解将心指下传。」
2.算来。宋。范仲淹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宋。叶清臣 〈贺圣朝。满斟绿醑留君住〉词:「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3.不过。宋。苏轼 减字木兰花。琵琶绝艺词:「琵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拨弄么弦,未解将心指下传。」
《國語辭典》:五车(五車) 拼音:wǔ jū
《漢語大詞典》:五车书(五車書)
《漢語大詞典》:五辂(五輅)
见“ 五路 ”。
《國語辭典》:石鼓 拼音:shí gǔ
1.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径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漢語大詞典》:渭桥(渭橋)
(1). 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中渭桥 。 秦 时始置,本名 横桥 。 秦 都 咸阳 , 渭 南有 兴乐宫 , 渭 北有 咸阳宫 ,建此桥以通二宫。 汉 更名 渭桥 。《史记·孝文帝本纪》:“ 昌 至 渭桥 ,丞相以下皆迎。”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 咸阳宫 在 渭 北, 兴乐宫 在 渭 南, 秦昭王 通两宫之间,作 渭桥 ,长三百八十步。”《水经注·渭水》引《三辅黄图》作“横桥”。
(2). 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东渭桥 。 汉景帝 五年建置,故址在今 西安市 东北 灞水 、 泾水 合 渭水 处东侧。 唐 刘希夷 《采桑》诗:“盈盈 灞水 曲,步步春水緑……回道 渭桥 东,遥怜树色同。”
(3). 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西渭桥 。 汉 建元 三年建置,因与 长安城 便门 相对,也叫 便桥 或 便门桥 。 唐 名 咸阳桥 ,其时 长安 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
(2). 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东渭桥 。 汉景帝 五年建置,故址在今 西安市 东北 灞水 、 泾水 合 渭水 处东侧。 唐 刘希夷 《采桑》诗:“盈盈 灞水 曲,步步春水緑……回道 渭桥 东,遥怜树色同。”
(3). 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西渭桥 。 汉 建元 三年建置,因与 长安城 便门 相对,也叫 便桥 或 便门桥 。 唐 名 咸阳桥 ,其时 长安 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
《國語辭典》:花信风(花信風) 拼音:huā xìn fēng
1.春天三月间,花开季节所吹的风。也称为「花风」。
2.由小寒至谷雨,共四个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有一花的风信。也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2.由小寒至谷雨,共四个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有一花的风信。也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