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艺术
学艺
书计
小艺
襄尺
甲部
补蓺
六艺经传
《國語辭典》:艺术(藝術)  拼音:yì shù
对自然物及科学,凡人所制作之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如诗词歌赋、戏曲、乐谱、绘画、雕刻、建筑等,统称为「艺术」。
《國語辭典》:学艺(學藝)  拼音:xué yì
1.学习技艺。如:「他拜师学艺以求能学得一技之长。」《红楼梦》第五八回:「你自己不臊,还有脸打他?他要还在学里学艺,你也敢打他不成?」
2.学术和艺能的统称。《新唐书。卷七。顺宗本纪》:「为人宽仁,喜学艺,善隶书,礼重师傅,见辄先拜。」
《漢語大詞典》:书计(書計)
文字与筹算。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南史·后妃传下·陈武宣章皇后:“后善书计,能诵楚辞。”
《漢語大詞典》:小艺(小藝)
(1).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
(2).小技艺。《淮南子·泰族训》:“小艺破道,小见不达。” 南朝 梁 沈约 《〈武帝集〉序》:“雕虫小艺,无累大道。”《旧唐书·薛登传》:“ 魏 之三祖,更好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 宋 吕大钧 《选小臣宿卫议》:“古之人君,不独有师有友,又有受教於我者焉。故疾医,小艺者也, 黄帝 师 奚伯 而教 雷公 。”
《漢語大詞典》:襄尺
古代六艺中五射之一。谓君臣同射时,臣退一尺地以让君,示尊鄙有别。《周礼·地官·保氏》“三曰五射”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 贾公彦 疏:“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君一尺而退。” 陆德明 释文:“襄音让,本作让。”
《漢語大詞典》:甲部
古代书籍四部分类法之一。 晋 荀勗 以六艺、小学为甲部, 李充 略加调整,以五经为甲部, 隋 唐 以来沿用不改。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 任彦升 甲部闕如,才长笔翰,善缉流略,遂有龙门之名。”南史·到洽传:“迁司徒主簿,直待詔省,勅使抄甲部书为十二卷。”新唐书·艺文志一:“甲部经録,其类十一:一曰易类,二曰书类,三曰诗类,四曰礼类,五曰乐类,六曰春秋类,七曰孝经类,八曰论语类,九曰讖纬类,十曰经解类,十一曰小学类。”参见“ 四部书 ”。
《漢語大詞典》:四部书(四部書)
中国 古代书籍统分为四大类,故称。 晋 荀勗 将群书分为四部:六艺、小学为甲部;诸子、兵书、术数为乙部;历史记载和杂著为丙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为丁部。 东晋 李充 加以调整,以五经为甲部,历史记载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 隋 唐 以后沿用此种分法,称为经、史、子、集。后亦用以泛指群书。 宋 刘敞 《六月二十六日雨阁昼寝》诗:“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参阅隋书·经籍志一
《漢語大詞典》:补蓺(補蓺)
谓补六艺之阙。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 裴駰 集解:“ 李奇 曰:‘六蓺也。’” 司马贞 索隐:“案:汉书作‘补闕’,此云‘蓺’,谓补六义之闕也。”
《漢語大詞典》:六艺经传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此处是指六经。即《》、《》、《》、《乐》、《》、《春秋》。注意:“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术等六种技艺。传,是解释经书的书。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