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车(公車)  拼音:gōng jū
1.兵车。《诗经。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2.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
3.汉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徵召,及受章奏,亦上书者所诣;清举人入京会试叫上公车,就是依此而来。《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买臣到西京上书,待诏公车。」
4.复姓。如秦公子针字伯车,后世别为公车氏。
《國語辭典》:公车(公車)  拼音:gōng chē
公共汽车的缩称。参见「公共汽车」条。
《漢語大詞典》:章满公车(章滿公車)
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章,奏章;公车, 汉 代接待臣民上书的官署。后以“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程鹏起:“建白者章满公车。”
《国语辞典》:逆向公车(逆向公车)  拼音:nì xiàng gōng chē
为纾解交通、节省行车时间,而由交通主管机关核准,允许在单行道上逆向行驶的公车。如:「这条道路因改为单行道,而特设逆向公车,以维持公车原有的行驶路线。」
《国语辞典》:联营公车(联营公车)  拼音:lián yíng gōng chē
加入特定组织而联合经营的公车。如:「台北市的联营公车采用统一票券。」
《国语辞典》:双层公车(双层公车)  拼音:shuāng céng gōng chē
具有两层载客空间的公车。如:「双层公车在国外很常见,但国内现行道路交通及设施仍无法配合。」
《国语辞典》:干线公车(干线公车)  拼音:gàn xiàn gōng chē
民国八十年间,台北市政府为减轻捷运工程开工所带来的交通压力,鼓励市民多搭乘公共汽车,特地将几条主要干线道路,开设直达公车。特色在采直去弯,直线通达。如:「忠孝干线公车」、「信义干线公车」。
《国语辞典》:公车专用道(公车专用道)  拼音:gōng chē zhuān yòng dào
即公车专用车道。参见「公车专用车道」条。
分类:公车车道
《国语辞典》:公车专用车道(公车专用车道)  拼音:gōng chē zhuān yòng chē dào
在主要道路上保留一或数个车道,专供公车行驶,其他车种一律不准占用。也作「公车专用道」。
《国语辞典》:公车处(公车处)  拼音:gōng chē chù
隶属各县市政府,负责该地区交通路线的大众运输服务。其相关业务包括文化公车的规划、专案租车、站场管理及广告业务等。
《国语辞典》:公车票(公车票)  拼音:gōng chē piào
搭乘公共汽车时所使用的票券。
《国语辞典》:公车站(公车站)  拼音:gōng chē zhàn
公车处在各路公车沿途停靠点所设置的候车站。
《分类字锦》:公车鞫辞(公车鞫辞)
魏书刑罚志神麚中定律令论刑者部主具状公车鞫辞而三都决之
分类:议谳
《漢語大詞典》:公车上书(公車上書)
(1). 汉 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2).指 清 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 清 光绪 二一年)4月, 清 政府在 中 日 甲午战争中失败,派 李鸿章 赴 日 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 康有为 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当时正在 北京 会试的各省举子也纷纷集会、请愿, 康有为 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馀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
《漢語大詞典》:公车司马令(公車司馬令)
汉 官名。掌管司马门和宫中的警卫事宜。属卫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尉, 秦 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 景帝 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復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賁三令丞。” 颜师古 注引汉官仪:“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闕下凡所徵召皆总领之。”后汉书·百官志二:“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闕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徵诣公车者。” 刘昭 注引《献帝起居注》:“ 建安 八年,议郎 卫林 为公车司马令,位随将、大夫。旧公车令与都官、长史位从将、大夫,自 林 始。”
《漢語大詞典》:公车司马门(公車司馬門)
即司马门。皇宫的外门。司马门的警卫由公车掌管,故称。三辅黄图·汉宫:“ 汉 未央 、 长乐 、 甘泉宫 ,四面皆有公车司马门。凡言司马者,宫垣之内,兵在司马,主武事,故谓宫之外门为司马门。”《汉书·张释之传》“太子与 梁王 共车入朝” 唐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宫衞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参见“ 公车 ”。
《國語辭典》:公车(公車)  拼音:gōng jū
1.兵车。《诗经。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2.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
3.汉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徵召,及受章奏,亦上书者所诣;清举人入京会试叫上公车,就是依此而来。《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买臣到西京上书,待诏公车。」
4.复姓。如秦公子针字伯车,后世别为公车氏。
《國語辭典》:公车(公車)  拼音:gōng chē
公共汽车的缩称。参见「公共汽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