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王用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0—816 【介绍】: 唐并州太原人,字师柔。王难得孙,顺宗王皇后弟。因姊故,特拜太子少詹事。未三月,迁大詹事,封太原郡公,掌厩苑之事。转少府监、太子宾客,官至检校左散骑常侍、右金吾卫大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光明,一字公用。少有文名。真宗大中祥符进士。累官以朝奉郎判永州。尝作《白马谣》励守边者。
全宋诗
徐陟,字公明,浦城(今属福建)人。年未冠,孙何上其奏议五十卷,召试,会有家难,不赴。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进士(清康熙《建宁府志》卷一五)。仁宗天圣间以朝奉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权判永州军事(清嘉庆《湖南通志》卷二七一《艺文志》一七、卷二一○《金石》一三)。
全宋文·卷三二八
徐陟,字光明,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大中祥符二年进士及第,天圣中,以朝奉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权永州军事判官。见雍正《福建通志》卷四七。
李用和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50 【介绍】: 宋杭州人,寓居开封,字审礼。真宗李宸妃弟。少穷困,访得于民间,历官至贺州刺史。所获赐公使钱,悉作军费。仁宗时官至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八年,进侍中。位列将相,能小心静默,推远权势。卒谥恭僖。
全宋文·卷三六二
李用和(九八八——一○五○),字审礼,先世杭州人,后徙开封(今河南开封)。仁宗生母李宸妃之弟。少穷困,居京师凿纸钱为业,章献太后使求得于民间,以为三班奉职。累迁殿前副都指挥使、改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灵宫使。列位将相,小心静默,推远权势,论者称之。皇祐二年卒,年六十三。谥恭禧,赠陇西郡王。见宋祁《景文集》卷六一《李郡王行状》,又《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正卿。以父荫隶职内省。神宗时,凡大工役,悉其督监。性敏给,善传诏令,朝士乏廉节者多谄附之,权势震赫一时。累迁登州防御使,加宣政使。徽宗即位,迁蔡州观察使,入内副都知。后为永泰陵修奉钤辖,卒陵下。
全宋文·卷二一○七
宋用臣(?——一一○○),字正卿,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以父荫隶职内省。神宗朝累迁至登州防禦使,加宣政使,权势震赫一时。元祐初,言者论其罪,降为皇城使,谪监滁州、太平州酒税。绍圣初,召为内侍押班。徽宗即位,迁蔡州观察使、入内副都知。元符三年卒,谥僖敏。《宋史》卷四六七《宦者传》二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一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三及《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三之三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47 【介绍】: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行之,号伯川。弘治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正德初,迁南京兵科给事中,进言谏迎佛事及镇守江西中官不法事。迁广东布政司参议。嘉靖中,历官南京工部、刑部尚书。九庙灾,自陈致仕。后以工部尚书总督河道,官至吏部尚书。有《周恭肃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壬戌进士,授行人,擢南工科给事中,累迁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历官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转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恭肃,有《白川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九
用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壬戌进士,授行人。擢南兵科给事中,改礼科,复改南兵科,出为广东参议。历浙江、山东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召协理院事,擢吏部侍郎,改南刑部,就迁右都御史、工、刑二部尚书,致仕。起工部尚书,督河道,改漕运,召拜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进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谧恭肃。有《恭肃集》十六卷。 (《四库总目》:用诗近体颇宏整。 《静志居诗话》:白川十龄能画,长师石田翁,得其指授。诗则别裁风格,取法杜陵。集中诗云:「画品乃游艺,诗家特擅名。丹青乃馀事,金石自希声。散地方盘礴,诸公孰老成?辋川称二绝,早晚慰平生。」盖以摩诘自喻也。余尝见公画龙,戏浪穿山,蜿蜒升降,百年绢素,云雾犹湿。至写平坡放犊,亦不灭史道头、厉归真。乃知公艺事兼能,不惟以经济文章重也。 田按:尚书七言近体颇擅风格,绝句尤有丰致。)
维基
周用(1476年—1547年),字行之,号伯川、白川,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三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正德初,擢南京兵科给事中。父丧丁忧服阕,留补礼科。改南京兵科给事中。正德十二年(1517年),出为云南布政司左参议;此后出任广东参议,参与平定番禺盗,有功。嘉靖二年(1523年),任浙江按察司副使,丁内艰,服阕,起补山东按察司副使、临清兵备。嘉靖六年,升为福建按察使;次年改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八年,升为右副都御史、南赣巡抚,召协理院事。此后历任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因起废不当,尚书汪鋐诿罪下属,于是周用被降职,调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后升右都御史。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南京工部尚书;嘉靖十八年,任南京刑部尚书。九庙遇灾,自陈致仕归乡。周用为官端亮有节概。朝廷内外为之可惜,屡有举荐。久之,起用为工部尚书起督河道,仅过数月,改为漕运总督。未上任,又召拜为左都御史。九年任满,加太子少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代替唐龙为吏部尚书,次年,卒于任,年七十二。赠太子太保,谥恭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8—1593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明受。隆庆二年进士。授淮安推官。迁常德同知,入为户部员外郎。万历间张居正归葬其父,湖广诸司惟巡按御史赵应元不往,借故劾而除名。用汲愤而上言,被削籍。归里,布衣讲授。居正死。擢广东佥事,官至南京尚书。
维基
王用汲(1528年—1593年),字明受,号麟泉,福建晋江人龙湖石龟王厝。万历朝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福建乡试第三十五名。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三甲进士。授任淮安府推官,署邳州篆,迁常德府同知,摄府事二载,万历五年(1577年)擢户部浙江司员外郎。王用汲以耿直廉洁闻名,万历六年(1578年)因触怒张居正,被削籍罢官。张居正死后,经孙继先举荐,万历十一年正月恢复官职,补任刑部员外郎,次月升广东佥事,八月升尚宝司卿,十二年九月升大理寺右少卿,次年转左少卿,十四年晋顺天府府尹,十五年二月升为南京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十七年六月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十八年改任吏部侍郎,十九年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二十年五月因脾病严重乞休。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一月卒,享年六十六,谥恭质。
《國語辭典》:徵用  拼音:zhēng yòng
1.徵召任用。《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序》:「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徵用。」《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华歆》:「若有秀异,可特徵用。」
2.政府因公借用或租用私有财产。如:「市政府徵用这层楼做为展览馆。」
《漢語大詞典》:徵庸
谓被征召任用。《书·舜典》:“ 舜 生三十徵庸。” 孔 传:“言其始见试用。” 蔡沉 集传:“徵,召也。 舜 生三十年, 尧 乃召用。” 明 何景明 《寄赠王子衡》诗:“文彩惊流辈,徵庸忆往年。”
分類:征召
《漢語大詞典》:廪费(廩費)
亦作“廪费”。 谓公用经费。 明 李东阳 《乐亭知县蒋原用墓志铭》:“岁所得,常廪费不足,则继以家槖。未常苟取,人信其廉。”
分類:公用经费
《漢語大詞典》:峒室
在矿井下,专为安装各种机械设备或存放材料、矿石和供其他辅助作业及办公用的巷道。
《国语辞典》:公用徵收  拼音:gōng yòng zhēng shōu
指国家为公用目的,以公权力取得人民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并对之补偿。
《漢語大詞典》:公共财产
也称“公有财产”。公有公用的财产。在中国,通常将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称为公共财产。
《國語辭典》:公共厕所(公共廁所)  拼音:gōng gòng cè suǒ
设于公共场所,供大众使用的厕所。
《漢語大詞典》:集团购买力(集團購買力)
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社会单位购买公用消费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同社会“个人购买力”相对。《中国经济年鉴(1981年)·重要经济文献和经济政策法令》:“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漢語大詞典》:观众席
公用建筑(如剧院)中指定供观众用的部分;旁听席。指旁观者和旁听者集合的地方
建筑中划作观众坐位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群牧判官
群牧司(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的判官。例如:先公为群牧判官。——·司马光《训俭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