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刘正夫(字 德初 文宪 )
释正觉(别称 宏智觉 正觉 号 宏智 李 宏智禅师 )
潘正夫(字 蒙著 和国公 )
留正(字 仲至 号 得人 魏国公、鄂国公 忠宣 )
完颜安国(名 阇母 字 正臣 道国公 )
崔与之(字 正子 清献 号 菊坡 南海郡公 )
刘正(字 清卿 忠宣 )
陆正(字 行正 号 率斋居士 靖献先生 名 唐辅 正 )
张固(字 公正 )
岳正(字 季方 号 蒙泉 文肃、文肃有类博槁 )
尹旻(字 同仁 别称 公正 恭简 )
翁正春(字 兆震 号 青阳 文简 )
郭正域(字 美命、羙命 文毅 号 明龙 )
吴正治(字 当世 号 赓庵 文僖 )
其它辞典(续上)
段正淳( 为文安帝 庙号 中宗 )刘正夫(字 德初 文宪 )
释正觉(别称 宏智觉 正觉 号 宏智 李 宏智禅师 )
潘正夫(字 蒙著 和国公 )
留正(字 仲至 号 得人 魏国公、鄂国公 忠宣 )
完颜安国(名 阇母 字 正臣 道国公 )
崔与之(字 正子 清献 号 菊坡 南海郡公 )
刘正(字 清卿 忠宣 )
陆正(字 行正 号 率斋居士 靖献先生 名 唐辅 正 )
张固(字 公正 )
岳正(字 季方 号 蒙泉 文肃、文肃有类博槁 )
尹旻(字 同仁 别称 公正 恭简 )
翁正春(字 兆震 号 青阳 文简 )
郭正域(字 美命、羙命 文毅 号 明龙 )
吴正治(字 当世 号 赓庵 文僖 )
人物简介
简介
大理中宗段正淳,南诏大理国第十五任皇帝,大哥是段正明。死后谥号为文安帝,庙号中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2—1117 【介绍】: 宋衢州西安人,字德初。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授真州教授。徽宗即位,以荐除左司谏。因主绍述之说,擢起居舍人,为编修官,寻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礼部侍郎。翼附蔡京,又因与京政敌相善,尝被排挤出外。后累官中书侍郎,擢拜少宰,以疾致仕。卒谥文宪。全宋诗
刘正夫(一○六二~一一一九),字德初,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徽宗崇宁间召为左司谏,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大观元年(一一○七)以《春宴乐语》事出知河南府。后召为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政和七年致仕,寻卒,年五十八。谥文宪。《宋史》卷三五一有传。全宋文·卷二八七○
刘正夫(一○六二——一一一七),字德初,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元丰八年举进士,为真州教授,迁太学博士。徽宗即位,擢起居舍人,进给事中、礼部侍郎。与蔡京不协,京谋中以事,改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大观三年,召拜工部尚书,进右丞、中书侍郎。政和六年致仕归,七年卒,年五十六。见《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七三、礼四一之五,《东都事略》卷一○二,《宋史》卷二一二《宰辅表》三、卷三五一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八
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俗姓李,隰州(治今山西隰县)人。十一岁出家,十八岁游历诸方。得法于邓州丹霞山德淳禅师。宣和末出主泗州普照禅寺。建炎间历游舒州太平、江州圆通能仁、真州长芦禅寺。继主明州天童寺凡三十年,绍兴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诏谥宏智禅师。有《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天童觉和尚颂古》等著作传世。见《天童宏智禅师行实》(《天童正觉禅师广录》卷九),周葵《宋故宏智禅师妙光塔铭》(《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正觉。隰州李氏子也。父讳宗道。母赵氏。诞师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年七岁日诵书数千言。十三通五经七史。一日乞从释氏学无生法。依郡之净明寺本宗和尚薙发。受具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和尚。年十八游方。因自诀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于是渡河首谒枯木成公于汝州。久之无所入。时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乃顶笠造焉入门。霞便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对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师忽大悟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师曰。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曰。未暇打尔。在且去。值霞退居唐州大乘寺。师亦从焉。宣和二年霞迁大洪俾掌记室。三年迁首座。时金粟智雪窦宗辈皆参随之。真歇了公住长芦。招师首众。未几出主泗洲普照。高宗建炎间住舒州之太平。迁江之圆通能仁。次补长芦。时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众惧奔散。师独危坐堂中。但以善语谕之。李在稽首馈金赡众僧。于是一方赖安寇静。又越二年乃渡浙之钱塘至明州礼补陀大士。天童虚席。郡守驰檄请师住持。无何胡虏犯境虏至登岭。遥望岭上若有神卫。遂敛兵而退。次年被旨主灵隐。将行四众号阻百鸟哀鸣。师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廊无不新者。绍兴二十七年九月朔别郡帅檀越。七日还山饭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端坐为书嘱后事讫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掷笔而逝。诏谥曰宏智禅师。塔曰妙光。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
禅师名正觉。姓李氏。李氏为隰州善族。觉公生则肉环特起于臂。盖其母孕时。梦感之徵也。七岁日诵数千言。佛陀逊禅师见而大异。以法室祥麟记之。又四载公果得度。年十八游方。决誓而行。亲友俱贤之。遂依枯木成禅师于香山。香山多佳士。成独器公。公受严折不发。闻诵法华经有省。即陈所悟于成。成指台上香盒曰。里面是甚么物。对曰。是何心行。曰你悟处又作么生。公画圆相呈之。又抛向后。成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曰错。成曰。别见人始得。公诺诺而去。造丹霞。时丹霞淳禅师居焉。淳为芙蓉楷之子。揩嗣投子青。青嗣太阳玄。玄公神观奇伟。慎其付授。年至八十。叹无可继者。乃以皮履直裰。寄浮山远录公。使为求法器。兼谶以偈。偈曰。杨广山头草。凭君待价焞。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远既任荷两宗。居圣岩。出洞下宗旨示青。青悉妙契。远以大阳顶相皮履直裰。令青续其宗系。故青为淳之祖。而淳为青原思下十二世也。淳受公展讫。即问曰。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对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曰未在更道。公拟议。淳以拂打曰。又道不借。公大悟其旨。便作礼。淳曰。何不道取一句。对曰。某今日失钱遭罪。淳辗然曰。未暇打得你。自此丹霞白椎日。非公莫敢发响。淳移大洪。命公居七众之首。四年又分同门真歇了之座于圆通。六年出住泗州普照。历舒州太平江州圆通能仁真州长芦。俱为禅衲区薮。而洞上之风大廓。有问五位宗旨。公以颂示曰。 正中偏。霁碧星河冷浸天。夜半木童敲月户。暗中惊破玉人眠。 偏中正。海云依约神仙顶。妇人鬓发白垂丝。羞对秦台寒照影。 正中来。午夜长鲸蜕甲开。大背摩天振云翼。翔游鸟道髅难该。 兼中至。觌面不须相忌讳。风化无伤的意玄。光中有路天然异。 兼中到。斗柄横斜天未晓。鹤梦初醒露叶寒。旧巢飞出云松倒。 建炎初。又住天童。屋庐湫隘。衲子结草树居。常数千指。未几所废俱成。而宏胜冠南国焉。有羽客。私进乾汞之术。公曰。我辈非不能也。顾欲檀家有所植福耳。为汝验之。以汞纳口坐。踰时吐白金于地。客骇谢而去。公之再住天童。适金人陷明州。诸刹皆燬。及窥小白岭。见谷积阴云。疑有伏甲。惧而退。时江声绝渡。千二百众俱安床藉。知事忧之。顷之嘉禾钱氏致谷千斛。岁虽艰。远施无厌。赡众之馀。存活白衣老少数万人。有诏移灵隐。未越月解归。公于天童计三十载。而名号所彰。万方革面。上堂曰。黄阁帘垂。谁传家信。紫罗帐合。暗撒真珠。正恁么时。视听有所不到。言诠有所不及。如何通得个消息去。梦回夜色依稀晓。笑指家风烂熳春。又曰。诸禅德。吞尽三世佛底人。为甚么开口不得。照破四天下底人。为甚么合眼不得。许多病痛。与你一时拈却了也。且作么生得十成通畅去。还会么。擘开华岳连天色。放出黄河到海声。僧问。清虚之理毕竟无身时如何。曰文彩未痕初。消息难传际。僧曰。一步密移玄路转。通身放下劫壶空。曰诞生就父时。合体无遗照。僧曰。理既如是。事作么生。曰历历才回分化事。十方机应又何妨。僧曰。恁么则尘尘皆现本来身也。曰透一切色。超一切声。僧曰。如理如事又作么生。曰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僧曰。入市能长啸。归家著短衫。公曰。木人岭上歌。石女溪边舞。又僧问。如何是向去底人。公曰。白云投壑尽。青嶂倚空高。如何是向来底人。公曰。满头白发离岩谷。半夜穿云入市廛。如何是不来不去底人。公曰。石女唤回三界梦。木人坐断六门机。公提唱语句。湖海争馨炙之。均以为因公得见青楷二尊宿也。公虽年老。日常过午不食。缕丝不衣。有巨贾献奇制新锦。公坚却之曰。为老僧一人。劳千里信施。老僧不忍居也。必不已。估直以供众。是以廉约成风。天下效之。绍兴丁丑九月。出队言别于越帅赵公令詪。及诸檀信。次月七日还山。遂作书请妙喜主我法门后事已。而沐浴更衣。告众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俄报妙喜至。公泊然蜕去。妙喜为公剃发。舍利随指而下。龛留七日。颜不少异。塔于东谷。谥曰宏智。塔曰妙光。 赞曰。观觉公唱教。当乾坤鼎沸之秋。辟启东南。缜言密行。为湖海倾归。妙喜尚左逊之。其馀欲并驾争驱。知其孰可也。嗟乎洞上宗风。微公孰慰浮山之望。而足太阳之心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正觉,隰州李氏子也。父讳宗道,世学般若。母赵氏,尝梦五台山僧解右臂环与之,诞觉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年七岁,日诵书数千言。十三,通五经、七史。一日,乞从释氏学无生法,依郡之净明寺本宗薙发,受具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年十八游方,因自诀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于是,渡河首谒枯木成于汝州,久之无所入。时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乃顶笠造焉。入门,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觉曰:“井底虾蟆呑郤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觉拟议,霞一击拂子。曰:“又道不借。”觉忽大悟,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觉曰:“今日失钱遭罪。”霞曰:“未暇罪,尔且去。”后霞退唐州大乘寺,觉亦从焉。宣和二年,霞主大洪,俾掌记室,三年迁首座。时金栗智、雪窦宗辈皆参随之。真歇了公住长芦,招之首众。未几,出主泗洲普照。高宗建炎间,住舒之太平,迁江之圆通、能仁,次补长芦。时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众惧奔散,觉独危坐堂中,但以善语谕之,李在稽首,馈金赡众僧,于是一方赖安寇静。又越二年,乃渡浙之钱塘,至明州礼补陀,会天童虚席,郡守驰檄召之。无何,胡虏犯境,虏至登岭,遥望岭上若有神卫,遂歛而退。次年,被旨主灵隐,将行,四众号阻,百鸟哀鸣。未两月,获旨再主天童。初礼祖塔,时梦至一山寺,长松夹道,有句纪之曰:“松径森森窈窕门,到时微月正黄昏。”及至天童,苑如梦境,有终焉之志。故觉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廊无不新者。绍兴二十七年九月朔,别郡帅檀越,七日还山,饭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端坐为书嘱后世讫,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掷笔而逝。先是育王缺席,觉举妙喜佛日主之,相得益欢,尝于白椎倾倒,剧谈阔论,执其手曰:“吾二人皆老大,苟一旦溘然先去,则存者为之主。”及佛日得遗书,夜至天童,凡送终之典悉主之。塔于东谷,诏谥曰“宏智禅师”。塔曰“妙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潘正夫(?~一一五二),字蒙著,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金石萃编》卷一三五)。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尚哲宗女庆国长公主(《宋会要辑稿》帝系八之五六)。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为开府仪同三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三)。二十一年,封和国公(同上书卷一六二)。二十二年卒。事见《宋史》卷二四八《哲宗四女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三七七八
潘正夫(?——一一四二),字蒙著,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政和二年尚哲宗第三女秦国康懿长公主。累官少傅,封和国公。绍兴九年为开府仪同三司,二十二年卒,赠太傅。见《宋史》卷二四八《公主传》,《宋会要辑稿》帝系八之五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1206 【介绍】: 宋泉州永春人,字仲至。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授阳江尉。孝宗嘉其论事,擢起居舍人,历中书舍人兼侍讲、权吏部尚书。因论宰相不能辅赞恢复大计,出知绍兴府,徙赣州、隆兴府。淳熙十三年,签书枢密院事,寻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十六年,拜右丞相。光宗绍熙元年,进左丞相。在任谨法度,惜名器,尝引进赵汝愚、黄裳等,世号得人。宁宗即位,因与韩侂胄有隙,又数事失帝意,落职。嘉泰元年,累封魏国公。卒谥忠宣。有诗文、奏议、外制等。全宋诗
留正(一一二九~一二○六),字仲至,泉州(今属福建)人,居惠州(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二)。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南宋馆阁录》卷八)。因召对获孝宗嘉叹,累迁权吏部尚书。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出知绍兴府(《嘉泰会稽志》卷二)。历知赣州、隆兴府,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因平羌功,召签书枢密院事。十四年,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十六年,拜右丞相(《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光宗即位,进左丞相。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孝宗卒,光宗以疾未能执丧,留正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议立太子事不合,以肩舆逃出国门。宁宗即位,以光禄大夫致仕。开禧二年卒,年七十八。谥忠宣。《宋史》卷三九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全粤诗·卷二八
留正(一一二九 — 一二○六),字仲至。祖籍泉州永春。六世祖留从效,事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封鄂国公。父某,侨寓归善(今惠州市)之下郭,而正生,少游惠庠,守贫力学,里人徐敦实见而奇之,以为公辅之器,以女妻之,因落家焉。应惠州举,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登进士。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以荐召对,获宋孝宗嘉叹。知循州,历起居舍人,累迁给事中,兼权吏部尚书。淳熙二年(一一七五),以显谟阁直学士出知绍兴府。历知赣州、知隆兴府。进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以平羌功,进敷文阁学士,迁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十六年,拜右丞相。宋光宗受禅,进左丞相。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能执丧,正累乞早正嘉王储位,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不合,遂以肩舆逃去。宋宁宗即位,以光禄大夫致仕。后复旧衔。嘉泰元年(一二○一),进封魏国公,复少师、观文殿学士。开禧二年(一二○六)七月卒,年七十八。赠太师,谥忠宣。有诗文集等二十卷行世,已佚。《宋史》卷三九一、明郑维新嘉靖七年《惠大记》卷三有传。诗三首。全宋文·卷五三九二
留正(一一二九——一二○六),字仲至,泉州永春(今福建永春)人。绍兴三十年进士,授阳江尉。孝宗朝历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兼权吏部尚书。出知绍兴府,历知赣州、隆兴府,除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绍熙元年,累迁至左丞相。宁宗即位,出判建康府,旋罢。嘉泰元年进封魏国公。开禧二年七月卒,年七十八,赠太师,谥忠宣。尝编纂《寿皇圣政》,著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见《宋史》卷三九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4 【介绍】: 金上京女真人,本名阇母,字正臣。沉雄有谋画。从军为谋克,常以少击众。初为常山主簿。累官西北路副招讨,镇压临潢、泰州属部反抗,以功迁本路招讨使。官至枢密副使,封道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8—1239 【介绍】: 宋广州增城人,字正子。光宗绍熙四年进士。历浔州司法参军、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知新城、通判邕州,俱有治绩。擢广西提点刑狱,奖廉劾贪,罢行利病,风采凛然。宁宗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浚濠创砦,选将练兵,金人深入无功。知成都府,为本路安抚使,拊循将士,人心悦服。理宗端平初,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召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累上疏言政事之当罢行与人才之当用舍。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卒谥清献。有《崔清献公集》。全宋诗
崔与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今属广东)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历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知建昌县,通判邕州,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为金部员外郎。七年,知扬州兼淮东安抚使。十二年,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理宗即位,提举宫观。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寻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辞。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举洞霄宫。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谥清献。有集传世,系后人所编,存诗一卷。事见本集诗文、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献公行状》、陈子经《续通鉴纲目》、陈琏《崔清献公祠堂记》(《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一○),《宋史》卷四○六有传。 崔与之诗,以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据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为底本,校以《岭南遗书·崔清献公集》(简称岭南本)、《两宋名贤小集·菊坡集》(简称菊坡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全粤诗·卷二九
崔与之(一一五八 — 一二三九),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人。宋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补太学生。四年登进士。初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历知建昌县,通判邕州,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为金部员外郎。七年,知扬州兼淮东安抚使。十二年,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理宗即位,屡次授官皆辞。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寻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辞。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卒年八十二。赠太师,谥清献。有《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乃后人所编,存诗一卷。事见集中所附李肖龙《崔清献公言行录》、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献公行状》,《宋史》卷四○六有传。全宋文·卷六六七八
崔与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广州增城(今广东增城)人。绍熙四年自太学登进士第。历知新城,通判邕州,提点广西刑狱。嘉定七年,知扬州、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修浚城壕,创立五寨,组织忠义民兵抗金。擢秘书少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进四川安抚制置使。整饬边防,安抚将士,金人不敢来犯。蜀人以比张咏、赵抃,称为「三贤」,立祠祀之。移知潭州、隆兴府,辞不就,得奉祠。端平初,起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除参知政事,又拜右丞相,皆以老病辞。嘉熙三年卒,年八十二。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宋史》卷四○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9 【介绍】: 元清州人,字清卿。初辟制国用使司令史,迁尚书户部史。至元八年,考核逋欠,查明责任,使冤者得释,有罪者伏辜,由是知名。十九年,累迁为左右司员外郎。是年,阿合马败,以有阿附嫌被捕,旋查明无干,世祖有“刘正衣白衣行炭穴十年”之评。大德初,以同佥枢密院事,出为云南行省左丞,极言不宜攻缅国。仁宗初,为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卒谥忠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新喻人,字公正。宣德八年进士,正统初授刑科给事中。在谏职敢言,大臣多被弹劾。曾谏英宗北征,不从。景泰五年迁大理寺少卿,镇守四川建昌。山东民变,奉命督捕,卒于官。维基
张固(1395年—?),字公正,江西临江府新喻县人,民籍,进士出身。江西乡试第二十一名。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会试第四十九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四十四名,正统年间,授刑科给事中。后改为吏科,奉命抚裕州流民。景泰年间,迁为大理寺右少卿,镇守建昌。有政绩。其随后平定山东盗乱,之后死于任上。曾祖父张德脩。祖父张允恭。父张怀立。子张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72 【介绍】: 明顺天府漷县人,字季方,号蒙泉。工书画,尤擅画葡萄。正统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天顺初改修撰,以原官入内阁,预机务。在阁二十八日,忤石亨、曹吉祥,被构陷,谪钦州同知,旋系狱,戍肃州。宪宗初复修撰,出为兴化知府,旋辞归。谥文肃。有《深衣注疏》、《类博杂言》、《类博稿》。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方,漷县人。正统戊辰赐进士第三,天顺初以左赞善兼修撰直文渊阁降钦州同知谪戍肃州成化初复官寻出知兴化府谥文肃有类博槁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八
正字季方,漷人。正统戊辰第二人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入阁预机务,谪钦州同知,未至,逮系狱杖戍肃州,寻释为民。成化初复官,出为兴化知府。嘉靖中,追赠太常寺卿,谥文肃。有《类博稿》十卷。 (《麓堂诗话》:蒙翁才甚高,为文章俯视一世,独木屑为诗,云:「既要平侧,又要对偶,安得许多工夫?」然其所作如《公子行》、《短短床》二曲,绰有古调。《留侯图》四绝句,句意皆非时人所刘也。 《醉经堂餔糟编》:蒙泉岳季方先生自翰林入阁,英庙深所眷注,后为曹、石所嫉,谪黜补外,卒兴化守。尝有《燕台怀古》诗云:「督亢陂荒蔓草生,广阳宫废故城平。黄金不置高台上,似怪年来士价轻。」结句深有慨于时也。)维基
岳正(1420年—1474年),字季方,号蒙泉,直隶顺天府通州漷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正统戊辰探花,天顺初进翰林院修撰,入阁参与机务。岳正负气敢言,仕途多舛。英宗时因而得罪石亨、曹吉祥,谪官入狱。宪宗时,官终兴化府知府。嘉靖年间,追赠太常寺卿,谥文肃。正统十三年(1448年)庚戌科会试第一,登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年(1457年)改为翰林院修撰,教内侍书。当时,内阁大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英宗谋代者。此时,王翱举荐,遂召见文华殿,随即入内阁。岳正为人一向豪迈,弹劾掌钦天监侍郎汤序,并进言离间石亨、曹吉祥。天顺年间,岳正进言预见了曹石之变,但被石亨、曹吉祥构罪陷害,谪钦州同知。陈汝言诬陷其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曹石之变后,释放为民。明宪宗继位后,御史吕洪等请复岳正与杨瑄官职,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成化元年(1465年)因事连坐,出任兴化府知府,在任期间有建树。成化五年(1470年)入觐,遂致仕。五年后去世,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为其女婿。嘉靖年间,追赠太常寺卿,谥文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2—1503 【介绍】: 明济南府历城人,字同仁。正统十四年进士。天顺七年,累擢为吏部侍郎。成化九年,任尚书。久掌铨政,时称公正,而与阁臣万安不协。二十二年,被劾罢去。居家十八年而卒。谥恭简。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八
旻字同仁,历城人。正统戊辰进士,改庶吉士。除吏科给事中,改刑科。英宗复辟,进通政参议,擢吏部侍郎,进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恭简。 田按:同仁人品卑下,诗乃清俊可喜。维基
尹旻(1422年—1503年),字同仁,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属济南市)人。父尹宏曾为泉州府知府。尹旻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举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景帝时授刑科给事中。历任通政参议、吏部右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傅。在吏部二十余年,无甚作为,是民谣所称之 “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一。后来因子尹龙事,被阁臣万安、吏部左侍郎彭华等弹劾,尹龙流放戍边,尹旻以尚书衔致仕。弘治十六年(1503年)病卒。赠太子太保,谥恭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3—1626 【介绍】: 明福建侯官人,字兆震,号青阳。尝为龙溪教谕。万历二十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礼部左侍郎。屡言政事缺失,帝不省。寻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为礼部尚书,以忤魏忠贤,乞归。为人端肃,风度严正。维基
翁正春(1553年—1626年),字兆震,号青阳,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郊区建新镇洪塘村)人,明朝状元,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生,不善言谈,《明史》称他“风度峻整”,“见者肃然”,早年在奎光阁里读书,万历七年中式福建乡试举人,二十年(1592年)在龙溪教谕任内,以职官参试,擢进士第一。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拜礼部左侍郎,趁“万寿节”,向万历帝陈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实贤才、谨财用、恤民用、重边防”等8策。万历四十年(1612年),给事中赵兴邦和亓诗教联合上疏弹劾正春,正春愤而辞职,帝不准。天启元年(1621年)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疏劾魏忠贤24条大罪,被反劾,辞官归里。天启六年(1626年)逝世。崇祯初谥文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4—1612 【介绍】: 明湖广江夏人,字美命。万历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博通典籍,曾为光宗讲官。累迁礼部侍郎。尝上疏议夺黄光升、许论、吕本谥号。终不行。忤首辅沈一贯。后妖书事起,或引正域,将置之死,以举朝不平,且无佐證,得免。卒于家。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羙命,江夏人。万历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南祭酒,入为詹事掌翰林院,升礼部右侍郎,谥文毅。有《黄离草》。维基
郭正域(1554年—1612年),字美命,号明龙,湖广江夏县人,东林党人。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湖广乡试第十八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会试第四十二名,登进士第二甲第二十七名。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郭与沈鲤善,而瞧不起沈一贯,与一贯有过节。万历三十年(1602年)任詹事,曾为太子朱常洛讲官。时值寒冬,太监不给太子生火取暖。朱常洛冻得浑身发抖,郭正域怒斥太监,太监们才给他生火。升任礼部侍郎,常管翰林院。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三月,礼部尚书冯琦病故,由郭正域代理尚书。同年楚太子案,主张判别实情,得罪沈一贯,郭正域只好辞官。而后的“第二次妖书案”狱起,差点被沈一贯害死,在太子与东厂提督陈万化的运作下,郭才得以倖免。郭正域博通载籍,勇于任事,有经济大略,自守介然,故人望归之。惜扼于权相,遂不复起,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91 【介绍】: 清湖北汉阳人,字当世,号赓庵。顺治六年进士。历南昌道、陕西按察使,擢刑部侍郎。康熙初,为因奏销案被囚的江南儒生力争公道,二百余人均得释放。后任督捕侍郎,除逃人株连邻里之例。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文僖。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五
吴正治,字当世,号赓庵,汉阳人。顺治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谥文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