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公心
(1).公正之心。尸子卷上:“自井中观星,所见不过数星;自丘上以望,则见其始出也,又见其入,非明益也,势使然也。夫私心井中也,公心丘上也。”荀子·正名:“以仁心説,以学心听,以公心辨。”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其佗则令推公心具长久计,条例闻奏,然后朝廷择而行之,则 熙河 尚可得而安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常则是公心教训诚心劝,教的他为人谨慎於人善。” 太平天囯 洪秀全 《五大纪律诏》:“公心和摊,各遵头目约束。”
(2).共同之心。 金 王若虚 《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公之跡足以耸动人之耳目,而膾炙其口者甚多,列而著之,非惟烦不可举,而且復害公之全,故独论其能得斯民之公心,与夫所至皆然者以见之,其亦足矣。”
分類:共同公正
《漢語大詞典》:大公
即 太公望 ( 吕尚 )。辅佐 武王 灭 商 有功,封于 齐 。左传·僖公四年:“昔 召康公 命我先君 大公 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 刘文淇 疏证:“ 太公 ,谓 吕尚 也…… 梁履绳 曰:‘始封之君,子孙尊为太公。《齐世家》: 文王 得吾先君 太公 。《田敬仲世家》亦称 田和 为太公,是也。’”
《漢語大詞典》:公实(公實)
(1).公正而朴实。汉书·薛宣传:“臣恐陛下忽於《羔羊》之诗,舍公实之臣,任华虚之誉。”
(2).公开的事实。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此三者,外虽有勤力富家之私名,然内有损民贫国之公实。”
《國語辭典》:不公  拼音:bù gōng
不公平、不公道。《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正待要欢天喜地指日成亲,只见补阙拾遗等官,为选举不公,交章论劾吏部尚书。」《红楼梦》第五六回:「如今这园里几十个老妈妈们,若只给了这几个,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
《漢語大詞典》:直方
公正端方。《韩诗外传》卷一:“廉洁直方,疾乱不治,恶邪不匡,虽居乡里,若坐涂炭。”后汉书·杨震传论:“ 延光 之閒, 震 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不畏彊御,气流墨中,无纵诡随,声动简外,乃称絶席之雄,直方之举耳。” 宋 范仲淹 《与孙明复书》:“足下直方而孤,非求荣之人。” 清 刘大櫆 《祭舅氏文》:“呜呼舅氏,以君之毅然直方长者,而天乃絶其嗣续。”
《國語辭典》:偏向  拼音:piān xiàng
偏袒一方,不公正。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不争著你个陈良佐先登了举场,著人道我将你个最小的儿偏向。」《红楼梦》第七三回:「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著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
《國語辭典》:平心  拼音:píng xīn
心气平和。《礼记。深衣》:「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清。钱大昕〈奕喻〉:「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漢語大詞典》:正议(正議)
(1).公正的言论。左传·昭公三年:“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议而自与也。’”汉书·朱博传:“初, 哀帝 祖母 定陶太后 欲求称尊号,太后从弟 傅喜 为大司马,与丞相 孔光 、大司空 师丹 ,共持正议。”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邻人窃己之财,己以正议责之可也。” 章炳麟 《序〈革命军〉》:“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 、 曾静 、 齐周华 等持正议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
(2).谓秉正发表议论。《后汉书·翟酺传》:“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袁绍 既为盟主,有骄矜色, 邈 正议责 绍 。”新唐书·上官仪传:“自 褚遂良 等元老大臣相似屠覆,公卿莫敢正议。”
《漢語大詞典》:忠公
忠诚公正。后汉书·左雄传:“时 顺帝 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闕政, 雄 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僕射 虞詡 以 雄 有忠公节,上疏荐之。”
分類:忠诚公正
《國語辭典》:公正  拼音:gōng zhèng
公平正直,没有偏私。《荀子。正论》:「上公正则下易直矣。」《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朱邑传》:「为人凉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漢語大詞典》:公能
公正能干。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 峻 ( 任峻 )以公能,召拜选。文武吏各尽其用,发剔姦盗,不得旋踵,民间皆畏之。”北史·辛雄传:“自后每有疑议, 雄 ( 辛雄 )与公卿驳难,事多见从。於是,公能之名甚盛。”
分類:公正能干
《漢語大詞典》:正平
(1).公正持平。管子·心术下:“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者,必以喜哀怒乐。”吕氏春秋·孟秋:“决狱讼,必正平。”新唐书·孔戣传:“其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
(2).谓心境平静。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漢語大詞典》:公当(公當)
公正允当。《旧唐书·崔彦昭传》:“尔其坚持正直,允执规程。但畏幽阴,必归公当。” 宋 司马光 《议学校贡举状》:“皆须具状申本州,委知州通判更加审覆,委得公当,然后给牒补之。”《元典章·吏部六·书吏》:“今据见呈相度如准签事, 张承直 所言实为公当。” 明 李东阳 《送都御史陈公之南京》诗序:“弹纠公当,足以厌人心。”
分類:公正允当
《國語辭典》:正义(正義)  拼音:zhèng yì
1.公理。《荀子。正名》:「正义而为,谓之行。」
2.旧时指对经史典籍的注释。如《五经正义》、《史记正义》。
《漢語大詞典》:清论(清論)
(1).公正的评论,亦指公正的舆论。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清论所不能復制,绳黑所不能復弹。”北齐书·陈元康传:“﹝ 陈元康 ﹞受纳金帛,不可胜纪,放责交易,徧于州郡,为清论所议。”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高丞相 巖夫 自南渡执政在中书十餘年,无正言直諫闻於外,清论鄙之。”
(2).清雅的言谈。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仲冬后上 金陵 ,明年回,必得往听清论,尽所欲言。”
(3).闲谈,谈天。 唐 韩翃 《题张逸人园林》诗:“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閒陛坐夕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朕尝见儒人谈兵,不过讲之於樽俎砚席之间,於文字则引 孙 吴 ,述形势皆閒暇清论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