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拾地芥
汉书·夏侯胜传:“ 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后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輜軿青紫,如拾地芥。” 刘良 注:“取之易如拾地草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凭藉国威,取 王世充 如拾地芥耳!” 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易而必得也。”亦作“ 拾青 ”、“ 拾芥 ”。 唐 薛逢 《邻相反行》:“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以汝材力,三百万亦如拾芥,三钱何至于是。”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 满 人中有建立功名者,取王公如拾芥。”
《漢語大詞典》:巡陵
谓天子参谒祖陵。 唐 李白 《明堂赋》:“天欣欣兮瑞穰穰,巡陵于鶉首之野,讲武于 驪山 之旁。”亦指公卿受诏巡拜皇陵。 宋 王溥 唐会要·公卿巡陵:“按 开元 礼,春秋二仲月,司徒司空巡陵,春则埽除枯朽,秋则芟薙繁芜。”
《漢語大詞典》:棘庭
公卿的官署。 汉 张衡 《周天大象赋》:“耀棘庭之金印,粲椒宫之玉齿。”
分類:公卿官署
《漢語大詞典》:小伯
古代公卿都邑内的大夫、士和邑宰的统称。书·立政:“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 孔 传:“小臣犹皆慎择其人,况大都小邑之长……可以非其任乎!” 孔颖达 疏:“﹝小伯,﹞大都邑之小长,谓公卿都邑之内大夫、士及邑宰之属。”
主持小规模的诸侯盟会。国语·郑语:“ 齐庄 、 僖 於是乎小伯。” 韦昭 注:“小伯,小主诸侯盟会。”
《漢語大詞典》:禁寺
犹省寺。公卿官署,如中书省、门下省、太常寺、鸿胪寺等。 唐 杨巨源 《送定法师归蜀》诗:“凤城初日照 红楼 ,禁寺公卿识 惠休 。” 宋 曾巩 《治之难》:“ 东汉 之末, 李固 、 陈蕃 、 杜乔 相 汉 , 李膺 、 范滂 之徒布据,禁寺光大矣,天下仰而待治也。”
《漢語大詞典》:裁帽
宋 代公卿大吏至六曹郎中等官员所戴之帽。为席帽前檐加全幅黑纱并仅围为其半而成。宋史·舆服志五:“重戴。 唐 士人多尚之,盖古大裁帽之遗制,本野夫巖叟之服。以皂罗为之,方而垂簷,紫里,两紫丝组为缨,垂而结之頷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五代 始命御史服裁帽。本朝 淳化 初,又命公卿皆服之……今席帽、裁帽分成为两等,中丞至御史,与六曹郎中,则於席帽前加全幅皁纱,仅围其半为裁帽;非臺官及自郎中而上,与员外而下,则无有为席帽。”
《漢語大詞典》:择婿车(擇壻車)
唐 进士放榜,例于 曲江亭 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宋 苏轼 《和董传留别》:“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壻车。”
《漢語大詞典》:上邸
上等第宅。多指公卿的官邸或私宅。 南朝 梁 沈约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置讲席於上邸,集名僧於帝畿。”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赞》之三:“荣分上邸,业盛文场。”
《漢語大詞典》:卿衮
指公卿一类高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士人·徐文长:“﹝ 徐文长 ﹞疑其继室有外遇,无故杀之,论死,繫狱者数年,亦赖 张阳和 及诸卿衮力得出。”
分類:公卿高官
《漢語大詞典》:太尉足
宋 李宪 用事,士大夫皆奴事之。 彭孙 气凌公卿,然尝为 宪 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 宪 以足踏其头曰:“奴諂不太甚乎!”见 宋 苏轼 仇池笔记·太尉足香。后遂用为阿谀的典实。 明 李东阳 《誉树行》:“那得君王树,不及太尉足。”
《漢語大詞典》:槐采
1.指公卿。
分類:公卿
《漢語大詞典》:推伐
推耜翻土。古代帝王率领公卿春令郊祀后以示劝农的一种礼仪。隋书·礼仪志二:“帝亲耕毕,登此臺,以观公卿之推伐。”
《漢語大詞典》:拖青纡紫(拖青紆紫)
汉 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因以“拖青紆紫”比喻官位显贵。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岁华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今日市门一駔侩,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亦省作“ 拖紫 ”。旧唐书·哀帝纪:“虽蓝衫鱼简,当一见而便许升堂;纵拖紫腰金,若非类而无令接席。” 宋 黄庭坚 《昼夜乐》词:“直待腰金拖紫后,有夫人县君相与争。”
《漢語大詞典》:榑槐
扶桑与槐树。借指公卿。清史稿·礼志七:“ 嘉庆 初元再举,设宴 皇极殿 ……上自榑槐,下逮袀襏,以至 蒙 、 回 、 番部 、 朝鲜 、 安南 、 暹罗 、 廓尔喀 陪价,略其年甲,咸集丹墀,诚盛典也。”参见“ 槐棘 ”。
《漢語大詞典》:槐棘
(1). 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 南朝 梁 任昉 《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 三槐九棘 ”。
(2).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於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
《國語辭典》:掇青拾紫  拼音:duó qīng shí zǐ
青、紫,汉时公卿所佩的绶带,有青绶、紫绶,通常被借指官位。掇青拾紫指猎取官位。《歧路灯》第五二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望掇青拾紫,我问你,至今功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