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私下  拼音:sī xià
暗中、不公开、不欲人知。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教我把罪犯私下招承,不比那小去处官司孔目。」《文明小史》第三四回:「两人私下算计,只须收到一百二十位学生,已有很大一笔出息。」也作「背人」。
《漢語大詞典》:公信
公众的凭信;公家的信用。慎子·威德:“故蓍龟所以立公识也,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书契所以立公信也,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所以弃私也。”《人民日报》1951.9.30:“基层单位应将交款者的姓名,交款数目及银行所发给的收款单据全部公布,以昭公信。”
《國語辭典》:广众(廣眾)  拼音:guǎng zhòng
人数众多。《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后多指公众场合。《聊斋志异。卷一二。苗生》:「此等文,只宜向床头对婆子读耳,广众中刺刺者可厌也。」
《國語辭典》:控诉(控訴)  拼音:kòng sù
1.申诉。《金瓶梅》第三八回:「情疏雨雁杳,空教我有情难控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2.非现有常见法律专有名词。在某些法令中,会出现「刑事控诉」、「代位求偿权控诉」等用语。
《國語辭典》:公愤(公憤)  拼音:gōng fèn
众人共同的愤慨。《老残游记》第五回:「所以大家动了公愤,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文明小史》第一回:「太尊媚外,永顺县察看矿苗;童子成军,明伦堂大抒公愤。」
分類:公众愤怒
《漢語大詞典》:公情
公众的情感。 娲石女氏 《弔国民庆祝满政府之立宪》:“今我国立宪,其为一二人之政见乎?抑为国民之公情乎?奚待智者而后知。”
分類:公众情感
《國語辭典》:公仆(公僕)  拼音:gōng pú
为公众服务的官吏。如:「在民主社会中,政府官员便是人民的公仆。」
《漢語大詞典》:义井(義井)
供公众汲用之井。 唐 张说 《玄识闍黎庐墓碑》:“置义井,取施无求报。”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古迹》:“﹝义井﹞在县南,离京二十里。 金章宗 皇帝过此,饮水味甘,封为义井。”
分類:公众
《漢語大詞典》:公饯(公餞)
公众举行的饯行宴。 王西彦 《夜宴》五:“他就转弯抹角地说出,师范部全体学生要发起公饯,高中部一部分学生也有这种意思。”
分類:公众饯行
《國語辭典》:告白  拼音:gào bái
1.明白告述。《晋书。卷九一。儒林列传。徐邈》:「岂有善人君子而干非其事,多所告白者乎!」
2.对公众的告示、广告等。《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出版之后,又买了两家新闻纸的告白。」
《漢語大詞典》:公谒(公謁)
在公众之前谒见。后汉书·种拂传:“时 南阳 郡吏好因休沐,游戏市里,为百姓所患。 拂 出逢之,必下车公謁,以愧其心。”
分類:公众谒见
《漢語大詞典》:害群(害羣)
亦作“ 害群 ”。指危害公众的人。魏书·高句丽传:“卿宜宣朕旨於卿主,务尽威怀之略,揃披害羣,辑寧东裔,使二邑还復旧墟,土毛无失常贡也。”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害群应自慑,恃法固须平。”
分類:危害公众
《國語辭典》:福音  拼音:fú yīn
1.基督教徒称耶稣所说的话及其门徒所传布的教义。如:「牧师的职责即在向教徒传布福音。」
2.有益于公众的言论。如:「他的讲演发人深省,是世人的福音。」
《國語辭典》:广告(廣告)  拼音:guǎng gào
经由平面、电子、数位、户外媒体等传播平台,将商品或服务讯息、政治理念、公益倡导,传播给消费者或阅听大众。
《國語辭典》:论坛(論壇)  拼音:lùn tán
给公众发表意见的平台、场所或媒体,以形成议论,如报纸上的「民意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