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八节(八節)  拼音:bā jié
中国古代将廿四节气,各依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为起点分为八个群组。《周髀算经》卷下:「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凡为八节二十四气。」
《漢語大詞典》:八节滩(八節灘)
(1).在 河南省 洛阳市 附近。 唐 白居易 《开龙门八节滩诗》序:“ 东都 龙门潭 之南,有 八节滩 、 九峭石 ,船筏过此,例反破伤。”
(2).为险滩之称。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鲁直 诗曰:‘春来诗思何所似? 八节滩 头上水船。’” 金 元好问 《寄英禅师》诗:“倾身营一饱,船上 八节滩 。”
《國語辭典》:四时八节(四時八節)  拼音:sì shí bā jié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气。四时八节泛指一年四季各节气。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诗:「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二。三尸篇》:「四时八节,企其祭祀。」
《漢語大詞典》:香林八节(香林八節)
古琴名。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香林八节》:“ 河 渭 之水多土,其声厚以沉。 江 汉 之水多石,其声激而清。香林八节,是谓天地之中,山水之阴。”
分類:古琴名
《漢語大詞典》:八节风(八節風)
即“八风”。详“ 八风 ”。
《國語辭典》:八风(八風)  拼音:bā fēng
1.八方所吹的风。《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风曰:『寒风』。」
2.比喻天下民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3.佛教用语。指世间能煽动人心的八件事,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摩诃止观。卷五上》:「止是壁定,八风恶觉所不能入。」
《國語辭典》:三八节(三八節)  拼音:sān bā jié
每年的三月八日的国际妇女节。参见「妇女节」条。
《國語辭典》:辐辏(輻輳)  拼音:fú còu
形容人物的聚集和稠密。《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辏。」也作「辐凑」。
《漢語大詞典》:继起(繼起)
继续兴起。 清 朱焘 《北窗呓语》:“独名重之士,每致继起无人。” 章炳麟 《文学说例》:“自歷史变故,诸子继起,意内言外,分析始多。”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八节:“ 四川 大邑 反教会斗争爆发后, 川 南大震。 崇庆 、 灌县 、 郫县 等地先后继起, 綦江 且有义和团的活动。”
《國語辭典》:柘枝  拼音:zhè zhī
一种唐、宋时代的西北民族舞蹈。歌舞相应,节奏多变,多以鼓伴奏。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都只待奏新声,舞柘枝。」清。毛奇龄〈南柯子。驿馆吹芦叶〉词:「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
《國語辭典》:凭依(憑依)  拼音:píng yī
凭靠、依据。唐。韩愈 杂说:「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与我做个凭依,好得质对。」
《國語辭典》:文饰(文飾)  拼音:wèn shì
1.以纹彩修饰。《礼记。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2.掩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
《漢語大詞典》:岁熟(歲熟)
亦作“ 岁孰 ”。 年成丰熟。史记·货殖列传:“夫岁孰取穀,予以丝添。” 唐 韦应物 《答僴奴重阳二甥》诗:“贫居烟火溼,岁熟梨枣繁。”宋史·食货志上一:“即同乡三老、里胥召集餘夫,分画旷土,劝令种蒔,候岁熟共取其利。”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八节:“起义的行动,起初只是夺些粮食度日,希望岁熟得归乡里。”
《國語辭典》:诠次(詮次)  拼音:quán cì
1.编次排列。如:「这本文选经过精心诠次后,果然面目一新。」
2.层次、条理。晋。陶渊明〈饮酒诗。序〉:「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宋。韩愈〈读书〉诗:「平生颇论述,诠次加点窜。」
《國語辭典》:质言(質言)  拼音:zhí yán
实言,以实情相告。《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