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不趋(不趨)
(1).谓入朝不急步而行。封建时代人臣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史记·萧相国世家》:“於是乃令 何 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文选·任昉〈齐竟陵文王宣公行状〉》:“又詔加公入朝不趋,讚拜不名。” 张铣 注:“天子敬重其德,有詔使入天子之朝不趋走。”《周书·静帝纪》:“庚子,詔 赵 、 陈 、 越 、 代 、 滕 五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2).不追逐;不追求。《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
(3).不迅速。见“ 不趋事 ”。
(2).不追逐;不追求。《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
(3).不迅速。见“ 不趋事 ”。
《漢語大詞典》:不趋事(不趨事)
办事拖拉缓慢。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工匠见知》:“﹝ 世宗 ﹞至末年土木繁兴,冬卿尤难称职。一切优游养高,及迟钝不趋事者,最所切齿,诛谴不踰时刻。”
《漢語大詞典》:告谢(告謝)
(1).辞职。《宋书·何尚之传》:“﹝ 尚之 ﹞致仕……上又与 江夏王 义恭 詔曰:‘今朝贤无多,且 羊 孟 尚不得告谢, 尚之 任遇有殊,便未宜申许邪。’”
(2).古指官员受职后入朝谢恩,又称中谢。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故事》:“故事,初授从官给諫未衣紫者,告谢日面赐金紫。”《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辛丑,直祕阁、同知礼院 周孟阳 告谢,諭閤门引对於 延和殿 久之。自是数召见,访以时事。”
(3).犹请罪。 宋 范仲淹 《让枢密表》:“以柔远未至,选将有差之辞,告谢於皇天后土。”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钱处士》:“尔天罚将及,可急告谢自责。”
(2).古指官员受职后入朝谢恩,又称中谢。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故事》:“故事,初授从官给諫未衣紫者,告谢日面赐金紫。”《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辛丑,直祕阁、同知礼院 周孟阳 告谢,諭閤门引对於 延和殿 久之。自是数召见,访以时事。”
(3).犹请罪。 宋 范仲淹 《让枢密表》:“以柔远未至,选将有差之辞,告谢於皇天后土。”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钱处士》:“尔天罚将及,可急告谢自责。”
《漢語大詞典》:一借
后汉 寇恂 为 河内 太守,征入朝为金吾。时 光武 至 颖川 ,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事见《东观汉纪》、《后汉书》本传。后因以“一借”为百姓留恋好官之典实。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参见“ 借寇 ”。
《漢語大詞典》:双引(雙引)
《漢語大詞典》:放朝
(1).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 唐 制,后朝因之。 唐 白居易 《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旧唐书·文宗纪论》:“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 明 李东阳 《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朔望朝参》。
(2).谓群臣朝参毕退朝。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
(3).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进止有度。伏见常参文武官每日趋朝,并早赴待漏院,候开内门齐入,今以辰漏上始放朝,故多后时乃入。”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宫门未放朝。”
(2).谓群臣朝参毕退朝。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
(3).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进止有度。伏见常参文武官每日趋朝,并早赴待漏院,候开内门齐入,今以辰漏上始放朝,故多后时乃入。”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宫门未放朝。”
《漢語大詞典》:入临(入臨)
(1).进门哭吊。《礼记·曲礼上》:“望柩不歌,入临不翔,当食不叹。” 孔颖达 疏:“谓入临人之丧,不得趍翔为容。”
(2).入朝哭临。《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 司马光 入临,卫士见 光 ,皆以手加额曰:‘此 司马相公 也!’”
(2).入朝哭临。《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 司马光 入临,卫士见 光 ,皆以手加额曰:‘此 司马相公 也!’”
《漢語大詞典》:杖朝
《礼记·王制》:“八十杖於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 唐 韩偓 《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於朝。”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清 赵翼 《初用拐杖》诗:“我年届杖朝,卅载林下叟。”参见“ 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