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门口(門口)  拼音:mén kǒu
1.门的出入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吴氏再叫丫鬟打听,说:『小官人已不在门口了。』」
2.守门人,或机关的门房、传达。《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这边再说劳航芥到了洋务局,找著门口,投了名片进去,良久良久,方见有人传出话来。」
《漢語大詞典》:门阙(門闕)
古代宫殿、官府、祠庙、陵墓前由双阙组成的出入口。易·说卦:“为小石,为门闕。” 高亨 注:“门之两旁筑臺,其臺谓之闕,亦谓之观。艮为山。门闕高崇,似两山对峙,故艮为门闕。”新唐书·马周传:“臣伏见 大安宫 的宫城右,墙宇门闕方 紫极 为卑小。”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巉岩壁立,左右两相对峙,俨如 巫峡 两岸,形成天然门阙。”
《漢語大詞典》:井口
井的上顶。例如:政府对井口天然气价格的控制。
上端装卸平台煤矿的入口和最接近的地区(例如地面井口罐笼装卸台或出车台等)
《漢語大詞典》:门屋(門屋)
衙署、庙宇等出入口的建筑物。设墙和门,上有屋顶,前后两面有柱无墙,类似廊屋。新唐书·五行志一:“ 光启 初, 扬州 府署门屋自坏,故 隋 之行臺门也,制度甚宏丽云。”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东廊户两间,户牖六事,门屋一坐。”
《漢語大詞典》:霜果
(1).经霜成熟的果实。 唐 孙逖 《送越州裴参军充使入京》诗:“霜果林中变,秋花水上残。” 五代 赵延寿 《塞上》诗:“鸟逢霜果飢还啄,马渡冰河渴自跑。”
(2).指橄榄。橄榄入口味苦涩,又称谏果,故称。 宋 陆游 《闻勾龙司户会客山亭送酒肴及橄榄并简诸同僚》诗:“清樽遣分似,霜果亦可荐。”
《國語辭典》:小口  拼音:xiǎo kǒu
未成年的孩子。《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序》:「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
《國語辭典》:暗门(暗門)  拼音:àn mén
隐蔽、不易发现的门。
《漢語大詞典》:暗门襟(暗門襟)
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新民晚报》1986.5.18:“‘暗门’是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钮扣‘躲’在门襟的夹层里,含而不露,带几分神秘感。这种门襟的服装,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整洁端庄的印象。近期的时装里,流行着将暗门襟运用于比较活泼的款样的倾向。”
分類:不露钮扣
《國語辭典》:门扇(門扇)  拼音:mén shàn
门扉。《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风雨来时水渧傍入,可安门扇。」
《漢語大詞典》:山首
山的入口。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及其二川合流,异源同口。赴隘入险,俱会山首。瀨排沙以积丘,峯倚渚以起阜。”
分類:入口
《漢語大詞典》:竹笆
竹篱。在养鱼荡中亦用以安置在流水出入口上,以防鱼逃走。《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员外﹞走到一个亭子上歇脚,只听得斧凿之声,看时见一所作场,竹笆夹着。” 许钦文 《鉴湖风景如画》:“且不说经过鱼荡的箔时,那竹笆刮着船底飕飕的轻脆悦耳声,在菱荡旁垂钓鲈鱼的渔翁的幽然的姿态,往常我也只有在画面上见到过。”
《漢語大詞典》:隔栏
隔开车道交通栅栏
设在车站大楼和火车站台之间的栏杆或其他分隔物,开有旅客的出口和入口
《漢語大詞典》:蕃长(蕃長)
唐 宋 时 广州 、 扬州 等地外商入口贸易,设蕃坊以供聚居,其掌理公务者,名曰“蕃长”。蕃,通“ 番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南海 舶外国船也,每岁至 安南 、 广州 ……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闐,有蕃长为主领市舶使,籍其名物,纳舶脚,禁珍异。”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广州 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
《漢語大詞典》:帐门(帳門)
帷帐的出入口。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一:“嬪妃久立帐门外,暗笑夫人推酒声。” 唐 刘皂 《长门怨》诗之三:“蝉鬢慵梳倚帐门,蛾眉不扫惯承恩。”
《漢語大詞典》:吞嚼
(1).吞食;吞入口中咀嚼。 元 方回 《估客乐》诗:“诸宝下输龙王宫,鰕蟹龟黿恣吞嚼。”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服无核枣法》:“指挥赤童,握枣见授,口吞嚼而嚥之。”
(2).犹吞并。《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姬 衰道缺,霸者翼扶; 嬴氏 惨虐,吞嚼八区。”
(3).比喻淹没,改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京兆府解送:“暨 咸通 、 乾符 ,则为形势吞嚼,临制近,同及第,得之者互相夸诧。”
《漢語大詞典》:锁口(鎖口)
(1).以斜交或钩连的针线缝纫衣物或扣眼。白雪遗音·马头调·奇怪奇怪二:“我那鞋,白綾子高底,大红缎子帮儿,緑丝线锁口。”镜花缘第七十回:“或用綾罗镶边,或以针綫锁口。”
(2).控制出入口。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一计划》:“于 黄浦 口外 扬子江 右岸建一锁口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