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买闲(買閒)
见“ 买閒 ”。
亦作“ 买闲 ”。
(1).为免去兵役或徭役而交付的钱。 明 徐渭 《代送通府王公序》之二:“今天下卫所诸伍之中,凡关木索、执文书、与兵卒甫至者,富人恋家室,则自进其买閒,而冀得速去。”
(2).谓出钱免去兵役或徭役而求得安闲。《封神演义》第十八回:“有钱者买闲在家,无钱者任劳累死。”
《漢語大詞典》:买命(買命)
用钱财换取性命。多指以贿赂求得免去死罪。 元 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无非买命与赎身,但随行有何囊篋貲费?”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私开法网,广搜买命之钱。” 谢觉哉 《整骄傲的方子》:“强盗吓唬人,目的在使人献出买路钱或买命钱而不敢抵抗。”
《漢語大詞典》:祷谢(禱謝)
谓祷请鬼神等免去灾难。 汉 王充 论衡·感虚:“然则天地之有水旱,犹人之有疾病也。疾病不可以自责除,水旱不可以祷谢去。”说郛卷十一引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老父惊惶,速以裀褥藉之,焚香祷谢。”
《國語辭典》:出姓  拼音:chū xìng
1.僧道出家后,去俗家之姓称为「出姓」。《水浒传》第五三回:「如今出姓,都只叫他清道人,不叫公孙胜。」
2.改姓或恢复本姓。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李存孝,阿妈将令,为你多有功劳,怕失迷了你本姓,著你出姓,还叫做安敬思。」
《漢語大詞典》:辍才(輟才)
谓免去职务。才,通“ 裁 ”。 唐 权德舆 《酬崔舍人阁老》诗:“輟才时所重,分明秩皆真。” 唐 白居易 《除薛平郑滑节度制》:“﹝ 薛平 ﹞可以为三军之帅,可以理千乘之赋。俾輟才於北落,往节制於东方。”
《国语辞典》:丢官(丢官)  拼音:diū guān
被革职、免去官位。《文明小史》第二八回:「但这位老父台是京里有人照应,脚程是好的,大约不至丢官。」
《漢語大詞典》:茔户(塋户)
受官府之命专事看守坟茔的民户。可以免去赋税。南史·后妃传上·文元袁皇后:“又詔 赵 、 萧 、 臧光禄 、 袁敬公 、 平乐乡君 墓,先未给塋户,各给 蛮 户三以供洒扫。”
《漢語大詞典》:买免(買免)
花钱赎罪或免去役使。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九:“但发老人查勘,夤缘买免,復不深究。” 明 徐光启 《疏辩》:“且起解之日,又安知适遇汰兵,可得买免,而豫备多金也?” 清 洪升 《长生殿·驿备》:“求买免,设定常规。”
《漢語大詞典》:贬弃(貶棄)
谓免去职位,弃置不用。后汉书·酷吏传·王吉:“课使郡内各举姦吏豪人诸常有微过酒肉为臧者,虽数十年犹加贬弃,注其名籍。” 唐 柳宗元 《代裴行立谢移镇表》:“唯当遵守詔条,贬弃奸慝,平均徭赋,示以义方。”《万花楼》第六十回:“只求母后将儿处治,如若不忍,亦请贬弃幽宫,别立贤孝之君。”
《國語辭典》:革职(革職)  拼音:gé zhí
免职。《红楼梦》第二回:「龙颜大怒,即批革职。」《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轻轻的一道上谕,将他革职。」
《漢語大詞典》:马复令(馬復令)
关于因养马而免去徭役、赋税的政令。《汉书·西域传下·渠犁》:“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復令以补缺。” 颜师古 注:“马復,因养马以免徭赋也。”
《国语辞典》:革职查办(革职查办)  拼音:gé zhí chá bàn
免去官职,等待调查侦办。如:「科长因犯了刑案,被革职查办。」
《国语辞典》:免帖  拼音:miǎn tiě
请假单,免去当差的官文书。比喻免除一切相关事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张鼎,与你十个免帖,放你十日休假,假满之后,再来办事。」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四折:「好探子也!与你两只羊,两瓶酒,十个免帖,回本营去。」
《國語辭典》:革职留任(革職留任)  拼音:gé zhí liú rèn
对犯有过失的人员,免其官职头衔,但仍保留其职务,如在一段时间内无过失,则再行复职。如:「他在工作上犯了一些错误,遭上司革职留任。」
《漢語大詞典》:撤免
撤消,免去。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五节:“﹝ 袁世凯 ﹞以不服从中央的罪名,于六月间宣布撤免三人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