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 【介绍】: 唐僧。琅邪王李冲子。武则天时冲以起兵复唐室而族诛,光仪方在襁褓,乳母负而匿之,后遇老僧剃度为僧。中宗复位,敕求琅邪王后代,光仪始自陈,诏令袭父爵,恳让,誓愿为僧,居法兴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宗室琅琊王子也。武后时。与越王起兵。得罪族诛。仪方襁褓。乳母窃负逃民间。且八岁。诏求之急。乳母惧与决舍去。仪独行。终以冻馁。依老僧落发于青龙寺。稍长经律通贯。习禅燕。自以为出家之乐。诚非世俗荣名利达。所可比也。会中宗诏访琅琊王后。仪因向寺主吐实。寺主大骇。即言之扶风郡郡太守悦其状貌。逼妻以女。不可。遽以闻。召见。诏使返服袭父爵。恳辞。愿守志自放丘壑。诏许之。仍听缮治兰若。领徒众以居。平生素爱终南山水之胜。自法兴诸寺之葺。而庵庐精舍。往往皆是。侍卫瞻候者。常数千百人。虽权要卿相。所不逮。亦其势然也。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集弟子垂训讫。北首枕肱。右胁卧而卒。弟子禀遗命。葬之少陵原南。复辟天宝寺于其地。以弟子世传守焉。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光仪。姓李氏。本唐宗室也。父琅琊王与越王起兵。欲复本朝中兴帝道不克。天后族诛之而无噍类。仪方在襁褓中。乳母负之而逃。后数年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购之逾急。乳母将至扶风界中。鬻女工以自给。仪年八岁状貌不群神悟超拔。乳母疑遭貌取而败。且极忧疑。乃造布襦置钱于腰腹间。于桑林之下告之令去。敕搜不慢。吾虑俱死无益于事。汝聪颖必可自立。或一旦富贵无忘老姥。言讫对泣。仪恸不自胜。乳母从此而逝矣。仪茫然行至逆旅与群儿戏。有郡守夫人往夫所住处方息。俱此见仪群聚且貌俊爽。因而怜之。召谓之曰。郎君家何在。而独行至此。仪绐之曰。庄邻于此。有时闲戏耳。夫人食之又给之钱。乃解衣而内其钱。日暮寻径而去拟投村墅。遇一老僧。呼曰。尔小子。汝今一身家已破灭。将奚所适。仪惊愕伫立。老僧又曰。出家闲旷且无忧畏。小子欲之乎。仪曰。素所愿也。老僧因携其手至大树阴。令礼十方佛。归依常住佛法僧已。因削其䰂。又出袈裟以披服之。小大称其体。其执持收掩犹如几夏比丘。老僧喜曰。此习性使然。善持僧行。遂指东北曰。去此数里有伽蓝。汝直诣彼谒寺主云。我使汝为其弟子也。言毕老僧欻然亡矣。方知圣僧也。仪如言趋彼寺。主骇其言。因留之。经十年许。仪已洞明经律善其禅观。而属中宗即位唐室复兴。敕求琅琊王后。仪方向寺僧言之。时众大骇。因出诣扶风李使君。即仪之诸父也。见之悲喜。乃舍之于家。方以状闻。固请不可。使君有女年齿相侔。一见仪而心悦愿致情曲。仪恐慑而避焉。他日会使君夫人出。其女靓妆丽服。从者越多来而逼之。仪固拒百端终不屑就。绐之曰。身不洁。请沐浴待命。女许诺方令具汤沐。女出因闭关。女还排户。既不得入。自牖窥之。方持削发刀。顾而言曰。有于此根故为欲逼。今若除此何逼之为。女惧止之。不可。遂断其势投之于地。仪亦闷绝。户既不开。俄而使君夫人俱到。女实情具告遂破户视之渐苏。命医工舁归蚕室。以火烧地苦酒沃之。坐之于上以膏傅之。月馀疮愈。使君奏仪是琅琊王子。有敕命驿置至京。引见慰问优赍丰洽。诏袭父爵。仪恳让。誓愿为僧确乎不拔。中宗敕令领徒。任置兰若自恣化方。仪性好终南山。因居法兴寺。于诸谷口造庵寮兰若凡数十处。率由道声驰远谈说动人。或山行十里间缁素侍者常数千百人。迎候瞻待甚于权要卿相焉。仪恒居寂定。或言将来事以决吉凶。必无差忒。人益归之。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先嘱累弟子。当谨护身口勿事諠哗。祖师意无别事。静则真法现前。此外提唱皆不获已。言极激切。因北首而卧。枕肱右胁著席而亡。此大涅槃之表兆也。遗言令葬于少陵原南。乃凿原成室而封之。柩之发也异香芬馥。状貌如生。祖车出城白鹤数百鸣唳空中。䌽云依约覆车数十里。道俗号咷多持孝服。所葬之地遂建天宝寺。弟子皆留而守之。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李。本唐宗室。父琅琊王。与越王起兵。欲复本朝。中兴帝道。不克。天后族诛之。仪方在襁褓中。乳母负之而逃。后数年。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购之逾急。乳母将至扶风界中。鬻女工以自给。仪年八岁。状貌不群。神悟超拔。乳母疑遭貌取而败。且极忧疑。乃造布襦。置钱于腰腹间。于桑林下。告之令去。敕搜不慢。吾虑俱死。无益于事。汝聪颖必可自立。或一旦富贵。无忘老姥。言迄对泣。仪恸不自胜。乳母从此而逝矣。仪茫然。行至逆旅。日暮寻径。拟投村墅。遇一老僧呼曰。尔小子。汝今一身。家已破灭。将奚所适。仪敬愕伫立。老僧又曰。出家闲旷。且无忧畏。小子欲之乎。仪曰。素所愿也。老僧因携其手。至大树阴。令礼十方佛。归依常住佛法僧已。因削其䰂。又出袈裟。以披服之。小大称其体。其执持收掩。犹如几夏比丘。老僧喜曰。此习性使然。善持僧行。遂指东北曰。去此数里有伽蓝。汝直诣彼。谒寺主云。我使汝为其弟子也。言毕。老僧欻然亡矣。方知圣僧也。仪如言趋彼。寺主骇其言。因留之。经十年。仪已洞明经律。善其禅观。属中宗即位。唐室复兴。敕求琅琊王后。仪方向寺僧言之。时众大骇。因出诣扶风李使君。即仪之诸父也。见之悲喜。乃舍之于家。方以状闻。固请不可。使君有女。年齿相侔。一见仪而心悦。愿致情曲。仪恐慑而避焉。他日会使君夫人。出其女靓妆丽服。从者越多。来而逼之。仪固拒百端。终不屑就。绐之曰。身不洁。请沐浴待命。女许诺。方令具汤沐。女出。因闭关。女还排户。既不得入。自牖窥之。方持削发刀。顾而言曰。有于此根。故为欲逼。今若除此。何逼之为。女惧止之不可。遂断其势。投之于地。仪亦闷绝。户既不开。俄而使君夫人俱到。女实情具告。遂破户视之。渐苏。命医工舁归蚕室。以火烧地。苦酒沃之。坐之于上。以膏传之。月馀疮愈。使君奏仪是琅琊王子。有敕命驿置至京。引见慰问。优赉丰洽。诏袭父爵。仪恳让。誓愿为僧。确乎不拔。中宗敕令领徒。任置兰若。自恣化方。仪性好终南山。因居法兴寺。于诸谷口。造庵寮兰若。凡数十处。道声驰远。谈说动人。或山行十里间。缁素侍者。常数千百人。迎候瞻待。仪恒居寂定。或言将来事。以决吉凶。必无差忒。人益归之。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嘱累弟子。当谨护身口。勿事諠哗。祖师意无别事。静则真法现前。此外提唱。皆不获已。言极激切。因北首而卧。枕肱右胁著席而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蔡州人,字光仪。赵德湮子。嗣父爵为襄州留后,甚有威惠。累迁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昭宗天祐元年,封楚王。时诸道不上供,唯匡凝岁贡赋天子。朱温遣人谕止之,不听,遂出兵攻之。匡凝战败,奔杨行密。及行密卒,杨渥遣其赴海陵,为徐温所杀。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四
杨光仪,字香吟,天津人。咸丰壬子举人。有《碧琅玕馆诗钞》。
人物简介
维基
窦光仪,陕西省同州府蒲城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36名。殿试登进士3甲第106名。同年五月(6月3日),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
《漢語大詞典》:光貌
(1).犹光仪。《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 李贤 注:“光貌,光仪也。”
(2).犹光仪。《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 李贤 注:“光貌,光仪也。”
(2).犹光仪。《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 李贤 注:“光貌,光仪也。”
《國語辭典》:光景 拼音:guāng jǐng
1.光辉、光亮。《晋书。卷一○一。刘元海载记》:「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鸡子,光景非常。」南朝梁。萧子范 春望古意诗:「光景斜汉宫,横梁照采虹。春情寄柳色,鸟语出梅中。」
2.比喻恩泽。《韩诗外传》卷三:「孔子贤乎,英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
3.光彩的仪容。敬称他人的容貌。《宋书。卷二七。符瑞志上》:「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
4.日月。《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5.比喻时光、岁月。唐。李白 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6.情形、境况。《红楼梦》第九一回:「宝蟾回来,将薛蝌的光景一一的说了。」
7.风光、景色。《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西南夷传》:「青蛉县禺同山有碧鸡金马,光景时时出见。」
8.趣味、意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不必逐日逐夜,件件细述,但只拣有些光景的,才把来做话头。」
9.女孩。《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女孩儿道:『借问则个,范二郎在那里么?』酒博思量道:『你看二郎,直引得光景上门。』」
10.希望、苗头。《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大卿见说请到里面吃茶,料有几分光景,好不欢喜。」
11.模样、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莫妈也见双荷年长,光景妖娆,也有些不要他在身边了。」
2.比喻恩泽。《韩诗外传》卷三:「孔子贤乎,英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
3.光彩的仪容。敬称他人的容貌。《宋书。卷二七。符瑞志上》:「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
4.日月。《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5.比喻时光、岁月。唐。李白 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6.情形、境况。《红楼梦》第九一回:「宝蟾回来,将薛蝌的光景一一的说了。」
7.风光、景色。《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西南夷传》:「青蛉县禺同山有碧鸡金马,光景时时出见。」
8.趣味、意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不必逐日逐夜,件件细述,但只拣有些光景的,才把来做话头。」
9.女孩。《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女孩儿道:『借问则个,范二郎在那里么?』酒博思量道:『你看二郎,直引得光景上门。』」
10.希望、苗头。《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大卿见说请到里面吃茶,料有几分光景,好不欢喜。」
11.模样、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莫妈也见双荷年长,光景妖娆,也有些不要他在身边了。」
《國語辭典》:光景 拼音:guāng jǐng
1.左右、上下。约计之词。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自离了师父,可早五日光景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人姓华名忠,年纪五十岁光景。」
2.大概,因情形而推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光景知道我同藩台还说得话来,所以特地来拜会我。」
2.大概,因情形而推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光景知道我同藩台还说得话来,所以特地来拜会我。」
《漢語大詞典》:天仪(天儀)
(1).谓天之光仪。《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汉安世房中歌》:“孝奏天仪,若日月光。”《宋书·律历志下》:“七政致齐,实谓天仪。”
(2).指天子的容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 吕向 注:“神、天,皆谓帝也……仪,容仪也。”
(3).上天规定的法度。《云笈七籤》卷八十:“奉承教旨,具依天仪,长斋千日。”此指道教的法规。
(2).指天子的容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 吕向 注:“神、天,皆谓帝也……仪,容仪也。”
(3).上天规定的法度。《云笈七籤》卷八十:“奉承教旨,具依天仪,长斋千日。”此指道教的法规。
含光仪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一卷,不空弟子含光记,谓之含光仪轨。
(书名)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一卷,不空弟子含光记,谓之含光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