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贺朔(賀朔)
(1). 唐 宋 以元日、五月朔日、冬至行大朝会之礼,以元日、五月朔日之朝会称贺朔。新五代史·唐明宗纪:“五月己巳,朝羣臣,贺朔。” 徐无党 注:“五月贺朔,出於道家之説,自 唐 以来用之。” 明 朝则文武官员逢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礼致贺称贺朔。《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次早, 幽王 果然出朝,羣臣贺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一章:“因为今天是十月朔日,他( 杨嗣昌 )先率领全体文武向北行四拜贺朔礼,然后才命文武官员就坐。”
(2).特指拜年。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勉承》:“今当新正元旦,当去府中贺朔。”
《國語辭典》:年菜  拼音:nián cài
过年期间烹调的丰盛菜肴。《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再加上了煮饽饽作年菜,也不曾得个消閒。」
《國語辭典》:三大节(三大節)  拼音:sān dà jié
三个重要的节日。宋时指冬至、元旦、寒食,今指春节、端午、中秋。宋。金盈之《醉翁谈录。卷四。京城风俗记》:「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
《國語辭典》:跨年  拼音:kuà nián
从旧年岁末到新年岁初。《晋书。卷七二。郭璞传》:「又去秋以来,沉雨跨年,虽为金家涉火之祥,然亦是刑狱充溢,怨叹之气所致。」
《漢語大詞典》:岁仗(歲仗)
谓每年元旦朝会时所用的仪仗。 唐 白居易 《元和十二年诏停岁仗率尔成章》诗:“闻停岁仗軫皇情,应为 淮 西寇未平。”
《漢語大詞典》:索苇(索葦)
即苇索。以芦苇所作之绳索。旧俗,元旦悬苇索于门,谓可以御凶邪。《文选·张衡〈东京赋〉》:“ 度朔 作梗,守以 鬱垒 , 神荼 副焉,对操索苇。” 薛综 注:“东海中 度朔山 有二神,一曰 神荼 ,二曰 鬱垒 ,领众鬼之恶害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 李善 注引《风俗通》:“ 黄帝 书,上古时有 神荼 、 鬱垒 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下常简閲百鬼,鬼无道理者, 神荼 与 鬱垒 持以苇索,执以饲虎。是故县官常以腊祭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於门,以御凶也。”
《漢語大詞典》:肇旦
元旦。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北齐元会大飨歌之二:“ 夏 正肇旦,周物充庭,具僚在位,俛伏无声。”
分類:元旦元正
《漢語大詞典》:邯郸鸠(邯鄲鳩)
战国 时, 邯郸 之民于正旦献鸠于 赵简子 , 赵简子 为表示他对万物“有恩”,即将所献之鸠放之。见列子·说符。后遂以“邯郸鳩”为放生的典故。 唐 柳宗元 《放鹧鸪词》:“ 齐王 不忍觳觫牛, 简子 亦放 邯郸 鳩。二子得意犹念此,况我万里为孤囚。”
《漢語大詞典》:秤水
(1).鱼跃水面之称。旧俗认为是涨水之兆。 清 梁章钜 农候杂占之四:“凡鱼跃离水面,谓之秤水。主水涨,高多少,则离水多少。”
(2).每年旧历元旦至十二日,汲水秤其轻重,以卜一年旱涝或丰歉。 宋 王得臣 麈史·占验:“江湖间人,常于岁除,汲江水秤,与元日又秤,重则大水。”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世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 浙 西人谓之夏正三,言夏正之三日,俗以是日秤水,以重为上有年,则极騐。”
《漢語大詞典》:蛇蛊(蛇蠱)
传说聚百虫合置器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仅存蛇者称蛇蛊,极毒,可杀人。隋书·地理志下:“然此数郡,往往畜蛊,而 宜春 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蝨,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蝨则曰蝨蛊,行以杀人。”
分類:经年元正
《漢語大詞典》:挖窖
挖掘窖藏。旧俗作为农历元旦迟起的代词,以示彩头。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就在那第二年的元旦,我那时和我的父母是同寝室的,我很早就起来了,父亲和母亲都还在‘挖窖’。”
《國語辭典》:一锅粥(一鍋粥)  拼音:yī guō zhōu
比喻一团糟、一塌糊涂。《金瓶梅》第四六回:「家里老婆没曾往那里寻去?寻出没曾打成一锅粥?」
分類:混乱元正
《漢語大詞典》:戴凭经(戴憑經)
东汉 光武帝 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 京房 学《易》的 戴凭 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 清 毛奇龄 《元旦同诸公集曹舍人宅限韵》:“独惭元旦会,未设 戴凭 经。”亦作“ 戴凭席 ”。 清 黄遵宪 《感怀》诗:“ 戴凭 席互争, 五鹿 角屡折。”
《漢語大詞典》:年羹
过年时吃的羹汤。 明 杜岕 《元旦》诗:“称心分岁火,绕膝送年羹。”
《漢語大詞典》:节旦(節旦)
元旦节日。 清 朱之瑜 《与安东守约书》之三:“节旦众人交礼之日,不佞不当往。”
分類:节日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