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通济渠(通济渠)  拼音:tōng jì qú
运河名。隋炀帝大业元年开凿,北通运河,再从板渚向东南到达淮河,南与邗沟连接,是炀帝游幸江南的主要干道。
《國語辭典》:加冕  拼音:jiā miǎn
欧洲某些国家君主即位时所行的加冠礼。始于东罗马帝国利奥一世即位,由君士坦丁大主教为其加冕。此后各国每援其例,但仪式繁简不同。
《國語辭典》:加冠  拼音:jiā guān
1.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汉。刘向《说苑。卷一九。脩文》:「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属其心。」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戴帽子。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类也;行不蹑履,是夷民也。」
《漢語大詞典》:诉理所(訴理所)
官署名。 宋 元祐 元年置。掌重新审理 熙宁 元年正月以后至 元丰 八年三月八日大赦以前,命官与诸色人等判罪案件。如有冤屈,予以申雪。宋史·哲宗纪一:“﹝ 元祐 元年﹞三月辛未……置诉理所,许 熙寧 以来得罪者自言。”亦省称“ 诉理 ”。 宋 岳珂 桯史·永泰挽章:“其二言 元祐 置诉理,所以雪先朝得罪之人。”
《漢語大詞典》:升统(升統)
皇帝即位掌政。
分類:帝王元年
《漢語大詞典》:履祚
(1).指天子即位。后汉书·翟酺传:“伏惟陛下应天履祚,歷值中兴,当建太平之功,而未闻致化之道。”
(2).指大臣就高位。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受兹介福,履祚孔成。为邑 河 渭 ,袞冕紱珽。以佐天子,祗事三灵。”
《漢語大詞典》:佛历(佛曆)
历法的一种。以 释迦牟尼 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人民日报》1978.11.8:“佛历以 释迦牟尼 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比世界通用的公历早五百四十三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因此被人们称作‘黄袍佛国’的 泰国 一般使用的历法就用佛历。”
《國語辭典》:三鞠躬  拼音:sān jú gōng
鞠躬三次,是一种最敬礼。也作「三鞠躬礼」。
《漢語大詞典》:信牌
即传信牌。 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合用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字云某路传信牌。却置池槽,牙缝相合。又凿二窍,置笔墨,上帖纸,书所传达事。用印印号上,以皮繫往来军吏之项。临阵传言,应有取索,并以此牌为言,写其上。” 元 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参阅 清 薛允升 《唐明律合编·信牌》
《漢語大詞典》:新极(新極)
指皇帝刚即位。 明 徐渭 《北台疏草序》:“当子巡 辽 时,会主上新极,朝廷清明无闕事。”
分類:帝王元年
《漢語大詞典》:潜初(潛初)
指帝王即位前或贤人未被任用时。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潜初飞五,与时消息;进有攸往之利,退无濡尾之累。”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降风云於潜初,旅束帛乎丘园。”
《漢語大詞典》:赧献(赧獻)
指 周赧王 和 汉献帝 。因皆即位衰世,受制于人,卒致亡国,故并称。晋书·简文帝纪:“帝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 谢安 称为 惠帝 之流,清谈差胜耳。沙门 支道林 尝言‘ 会稽 有远体而无远神’。 谢灵运 迹其行事,亦以为 赧 献 之辈云。”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一》:“而九重惕息,甘同 赧 献 。”
《漢語大詞典》:仙音院
蒙古汗国 中统 元年设立的掌管乐工的机构。 元 王朝建立后改称玉宸院。亦用以泛称宫廷音乐机构。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嘱付你仙音院莫怠慢,道与你教坊司要迭办。”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更説甚《簫韶》九成。”
《漢語大詞典》:漕折
指漕粮改折银钞收纳。 明 正统 元年规定,田赋自起运兑军外,其余可折收钱钞,粮四石折银一两。见明史·食货志二。 明 袁宏道 《逋赋谣》:“ 苏州 旧逋七十万,漕折金花居其半。”
《漢語大詞典》:临祚(臨祚)
谓帝王即位。 唐 柳宗元 《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之一:“伏惟皇帝陛下由正统而临祚,承圣绪而受图。”
分類:帝王元年
《漢語大詞典》:理匦使(理匭使)
唐 代于 垂拱 二年(一说 垂拱 元年)始于庙堂置匦(意见箱),收纳臣下意见书,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书舍人等人为理匦使,负责处理其事。新唐书·百官志二:“﹝ 武后 垂拱 二年﹞以諫议大夫、补闕、拾遗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匭使…… 宝应 元年,命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匭,以给事中、中书舍人为理匭使。 建中 二年,以御史中丞为理匭使,諫议大夫一人为知匭使。”参见“ 匭院 ”。
《國語辭典》:匦院(匭院)  拼音:guǐ yuàn
中国古代的民意蒐罗机构。可将民意传达给朝廷,堪称为当今议院的前身。《宋史。卷四。太宗本纪一》:「雍熙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