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4,分22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儿女
儿童
男儿
小儿
儿孙
女儿
儿曹
儿戏
婴儿
孤儿
儿时
群儿
健儿
痴儿
儿郎
《國語辭典》:儿女(兒女)  拼音:ér nǚ
1.子女。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今日玄德既为我婿,即我之儿女也。」
2.男女。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國語辭典》:儿童(兒童)  拼音:ér tóng
未成年的男女。唐。贺知章 回乡偶书诗二首之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國語辭典》:男儿(男兒)  拼音:nán ér
1.男孩子。晋。陶渊明〈责子〉诗:「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2.指丈夫、夫婿。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我不曾有片时忘的下俺那染病的男儿,知他如今是死那活那。」
3.有大丈夫气概的人。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宋。文天祥〈满江红。试问琵琶〉词:「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國語辭典》:小儿(小兒)  拼音:xiǎo ér
1.幼童。《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2.称谓。对人自称自己的儿子或子侄辈。《北史。卷五五。元文遥传》:「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操曰:『此汝侄审荣所献也。』配怒曰:『小儿不行,乃至于此。』」
《國語辭典》:小儿(小兒)  拼音:xiǎo ér
1.幼年时代。如:「这孩子打从小儿起就很听话。」
2.对仆役的称呼。唐。陈鸿《东城老父传》:「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
3.男婴。如:「胖小儿」。
《國語辭典》:小人  拼音:xiǎo rén
1.形体较小的人。相对于巨人而言。
2.平民百姓。《书经。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无德智修养、人格卑劣的人。《易经。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自称的谦词。《左传。隐公元年》:「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小人附舟来的,是巡检邹圭,他也是老爷的旧吏,老爷问他,他备知端的。」
《國語辭典》:儿孙(兒孫)  拼音:ér sūn
后代,即子孙。《红楼梦》第一回:「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國語辭典》:女儿(女兒)  拼音:nǚ ér
1.女人。《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红楼梦》第九回:「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
2.未出嫁的女子。《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红楼梦》第七九回:「今日出了阁,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做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些威风来。」
3.称谓。指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儿。《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杀了刘备,我女儿便是望门寡,明日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红楼梦》第五八回:「便是你的亲女儿,既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得骂得。」
《國語辭典》:儿曹(兒曹)  拼音:ér cáo
儿辈。尊长称呼后辈的用词。《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唐。韩愈〈示儿〉诗:「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分類:犹儿儿辈
《國語辭典》:儿戏(兒戲)  拼音:ér xì
比喻轻率、不郑重。如孩童嬉戏一般。《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吾虽兵少,觑汝辈如儿戏耳。」也作「儿嬉」。
《國語辭典》:婴儿(嬰兒)  拼音:yīng ér
1.初生的幼儿。《老子》第二○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
2.道家称铅为婴儿,水银为奼女。《西游记》第一九回:「婴儿奼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國語辭典》:孤儿(孤兒)  拼音:gū ér
失去父母的儿童或青少年。
《國語辭典》:儿时(兒時)  拼音:ér shí
童稚之时。如:「他们几个是儿时的玩伴,感情很好。」
分類:儿时儿童
《漢語大詞典》:群儿(羣兒)
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汉书·霍光传:“ 武帝 遗詔封 金日磾 为 秺侯 , 上官桀 为 安阳侯 , 霍光 为 博陆侯 ……时衞尉 王莽 子男 忽 侍中,扬语曰:‘帝(病)﹝崩﹞, 忽 常在左右,安得遗詔封三子事!羣儿自相贵耳。’”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燄万丈长;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 梁启超 《自励》诗:“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羣儿。”
《國語辭典》:健儿(健兒)  拼音:jiàn ér
1.健壮的男儿。《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折杨柳歌辞五首之五》:「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唐。杜甫〈哀王孙〉诗:「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2.健康的儿童或儿童的保健。如:「健儿比赛」、「健儿门诊」。
《國語辭典》:痴儿(痴兒)  拼音:chī ér
痴愚的人。《红楼梦》第五回:「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
《國語辭典》:儿郎(兒郎)  拼音:ér láng
1.儿子。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唐。元稹 莺莺诗:「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閒教见小儿郎。」
2.青年男子。南朝陈。徐陵 乌栖曲二首之一:「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复薰香。」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3.古人对士卒的称呼。《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东下幕下,遣儿郎惯甲披衣,南北槽头,催战马盘缰坠蹬。」《水浒传》第五五回:「惯战儿郎,个个英雄如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