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储德(儲德)
(1).蕴蓄的美德。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之三:“县象著明,离光乃位,我有储德,微猷渊备。”
(2).太子的德行。明史·兴宗孝康皇帝传:“帝喜,因谓殿中侍御史 郭渊友 等曰:‘诸生於文艺习矣,然与太子处,当端其心术,不流浮靡,庶储德亦获裨助。’”
《漢語大詞典》:储位(儲位)
(1).太子之位。南史·梁愍怀太子方矩传:“ 承圣 元年十一月丙子,立为皇太子。及升储位,昵狎羣下,好著微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孝异:“宰臣 留正 等入奏,乞早正 嘉王 储位,以安人心。”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 理密亲王 既废,储位久虚, 仁皇帝 因命众王大臣保立东宫。”
(2).指太子。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世宗居藩大度:“ 理密亲王 时为储位,上事之最敬。”
(3).谓立太子之位。新唐书·郁林王恪传:“ 无忌 曰:‘ 晋王 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储位,迁都二大事,俱失之,可恨也。”
分類:太子
《漢語大詞典》:兵储(兵儲)
军中的储备。魏书·献武王英传:“外靡粮援之期,内无兵储之固。” 宋 岳珂 《桯史·经进百韵诗》:“芻輓从今省,兵储亦顿赢。”
分類:军中储备
《漢語大詞典》:元储(元儲)
储君。谓太子。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然后可以为君。”《陈书·宣帝纪》:“自元储绍国,正位君临,无道非几,佇闻刑措。”
分類:储君太子
《國語辭典》:储藏(儲藏)  拼音:chú cáng
收藏、贮藏。如:「储藏古物」、「储藏珍宝」。
《國語辭典》:积储(積儲)  拼音:jī chú
储存。如:「停水区的居民已积储了日常用水。」
《漢語大詞典》:东储(東儲)
东宫储君。指皇太子。 南朝 宋 鲍照 《皇孙诞育上疏》:“伏承东储积庆,皇孙诞育,国启昌期,民迎福运。”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初, 太祖 好《左氏春秋》,太子承旨讽诵,以为口实。既正位东储,善立名尚,礼接文士,畜养武人。”旧唐书·王鉷传:“时右相 李林甫 怙权用事,志谋不利於东储,以除不附己者,而 鉷 有吏干,倚之转深,以为己用。”
《漢語大詞典》:储养(儲養)
谓聚集人才并供养之。 宋 李攸 宋朝事实卷九:“ 孝宗 即位,詔馆储养人才,不可定员。”
《漢語大詞典》:立储(立儲)
确立储君。 南朝 梁 沈约 《立太子恩诏》:“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储树嫡,守器承祧。”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顺宗 风噤不言,太子未立, 牛美人 有异志。上召学士 郑絪 於小殿,令草立储詔。”
分類:确立储君
《漢語大詞典》:公储(公儲)
朝廷的储备。 汉 扬雄 《羽猎赋》:“恐贫穷者不徧被洋溢之饶,开禁苑,散公储,创道德之囿,弘仁惠之虞。”
分類:朝廷储备
《漢語大詞典》:储极(儲極)
(1).储位,太子之位。新唐书·奉天皇帝琮传:“朕昔践储极,顾诚非次,君父有命,不敢违。”
(2).借指太子。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自昔 天僖 之末,政渐宫闈,能协元臣,议尊储极。” 明 李东阳 《贺谕德程先生长子荫武序》:“登甲第,官国史直讲、经帷兼侍储极。”
分類:太子
《漢語大詞典》:储两(儲兩)
即储贰。太子。《魏书·肃宗纪》:“自 潘充华 有孕椒宫,冀诞储两,而熊羆无兆,维虺遂彰。”旧唐书·张玄素传:“殿下地居储两,当须广树嘉猷。” 宋 沈遘 《贺即位表》:“皇帝陛下受昊穹之命,承三后之休,继体先皇,正位储两。”
分類:太子
《漢語大詞典》:储邸(儲邸)
贮藏财物的府库。《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紈牛露犬之玩,乘黄兹白之駟,盈衍储邸,充仞郊虞。” 李善 注:“储邸,犹府藏也。”
《漢語大詞典》:蓄储(蓄儲)
积蓄储存。明史·太祖纪二:“今蓄储有餘,其 淮 扬 …… 湖 广 今年租赋,悉免之。”
分類:积蓄储存
《骈字类编》:久储(久储)
魏书崔楷传高下营田因于水陆水种粳稻陆艺桑麻必使室有久储门丰馀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