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半偈
唐 耿湋 题童子寺 半偈留何处,全身弃此中。
唐 羊士谔 郡斋读经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 如莲半偈心常悟,问菊新诗手自携。
唐 唐求 赠楚公 曾闻半偈雪山中,贝叶翻时理尽通。
《骈字类编》:千偈
宋 苏轼 眉子石砚歌赠胡訚 试教天女为磨铅,千偈澜翻无一语。
金 李纯甫 为蝉解嘲 千偈澜翻无了时,关楗不落诗人诗。
明 来复 寄天宁楚石禅师 舌翻霹雳谈千偈,心括虚空悟一乘。
《骈字类编》:一偈
妙法莲华经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漢語大詞典》:句偈
佛经唱词的句子。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虽精理莹心,止於句偈。”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國語辭典》:偈言  拼音:jì yán
中国僧侣所写蕴含佛法的诗。《水浒传》第四回:「长老念罢偈言,喝一声:『咄!尽皆剃去!』净发人只一刀,尽皆剃了。」也称为「偈子」、「偈颂」。
分類:偈颂
《國語辭典》:偈子  拼音:jì zi
中国专指佛教修行者的宗教诗。《西游记》第二○回:「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也称为「偈颂」、「偈言」。
分類:偈颂
《漢語大詞典》:佛偈
佛经中的颂词。多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多言为句,四句合为一偈。红楼梦第七一回:“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
《國語辭典》:偈颂(偈頌)  拼音:jì sòng
1.印度文学的诗歌。无韵,以四句为一偈颂,每句音节长短须相同。亦专指佛经中诗歌形式的部分。
2.中国僧侣所写蕴含佛法的诗。也称为「偈子」、「偈言」。
《漢語大詞典》:妙偈
佛教语。含意深远的偈语。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浴罢》:“《楞严》在牀头,妙偈时仰读。” 明 唐顺之 《同孟中丞游龙泉寺》诗之一:“方欣窥妙偈,遽拟谢尘踪。” 清 周亮工 《屴崱峰示永觉和尚》诗:“欲涤尘襟参妙偈,泉声未许静中闻。”参见“偈2语”。
《漢語大詞典》:禅偈(禪偈)
佛教的偈颂。偈为梵语偈陀音译之略,义译为颂。偈语常用诗句形式,表达佛理、禅机。不论三言、四言或多言,一般都为四句。
《漢語大詞典》:真偈
指佛家的偈颂。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分類:佛家偈颂
《漢語大詞典》:偈语(偈語)
即偈颂。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叔微 未第时,其父梦人以偈语赠之,云:‘药饵阴功, 楼陈 间 许 。殿上呼卢,喝六得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此二首絶似《法华经》《楞严经》偈语,简浄老横,可备一则也。”《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 靓云 ﹞问道:‘《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多不如以四句偈语为他人説,其福胜彼。”请问那四句偈本经到底没有説破--有人猜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漢語大詞典》:宝偈(寶偈)
(1).佛教语。对偈颂的敬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一窥宝偈,庆溢心灵,三復幽宗,喜盈身意。”《法苑珠林》卷一○七:“晨朝宣宝偈,夕夜虔诚恭。近求出苦海,远念法身踪。” 唐 赵彦昭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2).道教亦借以指修炼的歌诀。云笈七籤卷五七:“四九宝偈,除诵守精,修奉太和,不亏不盈。”
《韵府拾遗 霁韵》:新偈
储光羲诗微言发新偈粲粲如玄圃
《漢語大詞典》:金偈
佛所说的韵语。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每口演金偈,舌摇电光。” 王琦 注:“佛所説之偈也。” 唐 陆龟蒙 《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上人》诗:“自是海边鸥伴侣,不劳金偈更降心。”
分類: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