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倒伏  拼音:dǎo fú
农作物的茎柔弱、或受强风暴雨的侵袭而偃倒在地上,称为「倒伏」。
《國語辭典》:东歪西倒(東歪西倒)  拼音:dōng wāi xī dǎo
摇晃欲倒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日暮挑灯閒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也作「东倒西歪」、「西歪东倒」。
《國語辭典》:东倒西歪(東倒西歪)  拼音:dōng dǎo xī wāi
1.摇晃欲倒的样子。《水浒传》第二八回:「虽然带著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醒世恒言》卷二九:「家人们不知为甚,吓得东倒西歪,儿啼女哭,没奔一头处。」也作「东歪西倒」、「西歪东倒」。
2.倾倒零落的样子。《封神演义》第九六回:「层围木栅撞得东倒西歪,铁骑连车冲得七横八竖。」《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國語辭典》:东倒西歪(東倒西歪)  拼音:dōng dǎo xī wāi
1.摇晃欲倒的样子。《水浒传》第二八回:「虽然带著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醒世恒言》卷二九:「家人们不知为甚,吓得东倒西歪,儿啼女哭,没奔一头处。」也作「东歪西倒」、「西歪东倒」。
2.倾倒零落的样子。《封神演义》第九六回:「层围木栅撞得东倒西歪,铁骑连车冲得七横八竖。」《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漢語大詞典》:顷危(頃危)
倾斜而危险。 汉 焦赣 《易林·革之归妹》:“转祸为福,顷危復立。”《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宝座顷危而欲倒,外道怕急总扶之。”
分類:倾斜危险
《國語辭典》:倾角(傾角)  拼音:qīng jiǎo
一直线对于他直线的倾角,为其二直线间的角。一直线对于一平面的倾角,为此直线与其在此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平面对于他平面的倾角,为其两平面间的角,即在平面上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两直线间的角。也称为「倾斜角」。
《漢語大詞典》:倾飐(傾颭)
摇荡倾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一日晨兴,忽见一塔十三级,水上南来,金碧照耀,而随波倾颭,若欲倒者。”
分類:摇荡倾斜
《國語辭典》:内斜视(內斜視)  拼音:nèi xié shì
病名。因眼球的视轴神经相交,引起一眼或两眼的瞳孔向中间倾斜。有的是先天遗传,也有的是因第六条脑神经麻痹而来,可由手术或矫正来治疗。也称为「对眼」。
《漢語大詞典》:片批
切肉的一种刀法。刀略倾斜,切之使肉成片状。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肉行:“坊巷桥市,皆有肉案,列三五人操刀,生熟肉从便索唤,濶切、片批、细抹、顿刀之类,至晚即有燠曝熟食上市。”
分類:刀法倾斜
《國語辭典》:脚高步低(腳高步低)  拼音:jiǎo gāo bù dī
形容走路步伐不稳。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他自吃醉了,这等脚高步低,立也立不住。」《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左手掮著个被套,右手把个大布袖子晃荡晃荡,在街上脚高步低的撞。」
分類:步履倾斜
《漢語大詞典》:盲井
地下采矿时,用来联系上下水平而无直通地面出口的垂直或倾斜的通道。装有提升设备,供上下人员,运输矿石、材料及通风、排水之用。也称暗井。
《漢語大詞典》:煤房
房柱式采煤的回采工作地点,通大巷,适合于水率或缓慢倾斜的煤层的开采
煤房中的煤正被回采或已采完所形成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