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国沙文主义(大國沙文主義)  拼音:dà guó shā wén zhǔ yì
较强大的国家,视本国的荣耀与利益为最高,轻视弱小国家,不尊重这些国家的独立、主权,以及领土的完整,干涉其内政与外交,称为「大国沙文主义」。
《漢語大詞典》:旗帜鲜明(旗幟鮮明)
比喻政治倾向非常明显或态度很明确。 董必武 《广州起义三十周年纪念》诗:“ 广州 起义继 南昌 ,旗帜鲜明见主张。” 袁鹰 《横眉》:“他旗帜鲜明,大义凛然。”
《漢語大詞典》:倾向性(傾向性)
(1).文学艺术名词。指文学家、艺术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社会思想和对现实生活的爱憎情绪。
(2).泛指对某方面的爱憎倾向。如:他的讲话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还能听不出来?
《漢語大詞典》:蔫不唧儿
不声不响的。例如:别看他平时蔫不唧儿,打起仗来可像个小老虎。
萎靡不振的,倾向于萎靡不振的。例如:他老那么蔫不唧儿的。
《國語辭典》:煞住  拼音:shā zhù
止住、收住。《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便是我自己的人,也因我有话在前,不敢靠近,台上的戏,也煞住了。」
《漢語大詞典》:山头主义(山頭主義)
一种小团体主义的倾向。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山头主义的社会历史根源,是 中国 小资产阶级的特别广大和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而党内教育不足则是其主观原因。”
《漢語大詞典》:脸谱化(臉譜化)
比喻文艺创作中刻划人物的公式化倾向。 丁玲 《要为人民服务得更好》:“这些人物还没有写出来就已经定型化了,脸谱化了。”
《漢語大詞典》:两面性(兩面性)
同一事物身上同时存在的两种互相矛盾的性质或倾向。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般地属于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这是因为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一:“事情并不如他所想望的那样,大地主们也有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