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候风(候風)
观测风向。《淮南子·齐俗训》“辟若俔之见风也” 汉 高诱 注:“俔,候风者也。”
《國語辭典》:候风地动仪(候風地動儀)  拼音:hòu fēng dì dòng yí
中国古代侦测地震的仪器。由汉代天文学家张衡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上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
《漢語大詞典》:季候风(季候風)
即季风。详“ 季风 ”。
分類:季风
《國語辭典》:季风(季風)  拼音:jì fēng
风向随季节发生显著变化的风系。依其成因,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海洋与陆地间的温差所造成,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亚洲季风即属此类,冬季季风在东亚及南亚各地,以乾冷的东北风居多;夏季季风则湿且热,在东亚多东南风,在南亚多西南风与东南风。二、行星风系风带季移现象所造成,位于两风带交界处的地区,就会发生季节性的气流移动与盛行风向变化。西非几内亚湾一带因信风带的季移,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东北风。
《國語辭典》:蟾蜍  拼音:chán chú
1.动物名。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体型肥大,性迟缓,不能鸣,常栖于阴湿之地。皮肤有疣,可分泌毒液。也称为「癞蛤蟆」、「戚施」、「詹诸」。
2.语出《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后用为月亮的代称。唐。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月也你本细如弓一半儿蟾蜍,却休明如镜照三千世界。」
《漢語大詞典》:铜仪(銅儀)
指铜制的候风地动仪。后汉书·顺帝纪:“﹝ 阳嘉 元年﹞秋七月,史官始作候风地动铜仪。” 李贤 注:“时 张衡 为太史令,作之。”后汉书·天文志上“以显天戒” 刘昭 注引 汉 蔡邕 《表志》:“言天体者有三家……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铜仪,则其法也。立八尺圆体之度,而具天地之象,以正黄道,以察发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
《漢語大詞典》:拜风(拜風)
谓海豚在候风期浮沉出没。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海豚鱼﹝集解﹞:“ 藏器 曰:‘海豚生海中,候风潮出没……’ 时珍 曰:‘……数枚同行,一浮一没,谓之拜风。’”
《國語辭典》:地动仪(地動儀)  拼音:dì dòng yí
用来测地震的仪器,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东汉张衡所设计。
《漢語大詞典》:相风铜乌(相風銅烏)
铜质乌形的候风仪。三辅黄图·台榭:“ 郭延生 《述征记》曰:‘ 长安宫 南有 灵臺 ,高十五仞,上有浑仪, 张衡 所制,又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
分類:候风风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