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倒屣相迎  拼音:dào xǐ xiāng yíng
比喻热情款待宾客。参见「倒屣迎之」条。
《国语辞典》:倒屣迎宾(倒屣迎宾)  拼音:dào xǐ yíng bīn
比喻热情款待宾客。参见「倒屣迎之」条。唐。杨烱〈唐恒州刺史建昌王公神道碑〉:「金友玉昆,良田广宅,而能吐食下士,倒屣迎宾。」《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
《国语辞典》:倒屣迎之  拼音:dào xǐ yíng zhī
因急著迎接客人,而将鞋子穿反了。语出《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比喻热情款待宾客。也作「倒履相迎」、「倒屣奔出」、「倒屣相迎」、「倒屣而迎」、「倒屣迎宾」。
《国语辞典》:倒竖虎须(倒竖虎须)  拼音:dào shù hǔ xū
形容生气时胡须竖立的样子,凶猛吓人。《三国演义》第四二回:「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
《国语辞典》:倒横直竖(倒横直竖)  拼音:dào héng zhí shù
有的倒著平放,有的直向竖立。指前后不连贯、没有定凭。《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造化小儿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
《国语辞典》:倒海移山  拼音:dǎo hǎi yí shān
比喻法力高强。参见「移山倒海」条。《封神演义》第八二回:「正北上:皂色服,莲子箍,宾铁锏,跨糜鹿,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分类:法力高强
《国语辞典》:倒挂金钩(倒挂金钩)  拼音:dào guà jīn gōu
1.武术上称利用脚背钩挂在横木上,身体往下倒悬的姿势。大多用来窥探室内的动静。
2.足球术语中指遇球迎面而来时,身体往后仰翻,抬起足部,利用脚背,顺著球势截击。可用于救球、射门。
《国语辞典》:倒八字须(倒八字须)  拼音:dào bā zì xū
反向上竖为倒八字形的假须。国剧中武丑上戏时所用。
《国语辞典》:倒把锄头(倒把锄头)  拼音:dào bǎ chú tou
反手往后锄了一耙。比喻倒戈相向。《金瓶梅》第六九回:「王三官干得好事,把俺每稳在你家,倒把锄头反弄俺每来了!」
《国语辞典》:倒吃甘蔗  拼音:dào chī gān zhè
(歇后语)渐入佳境。意谓甘蔗愈近根部甜度愈高,故愈吃愈甜。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篇》:「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国语辞典》:倒打锣儿(倒打锣儿)  拼音:dào dǎ luó ér
清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国语辞典》:倒地葫芦(倒地葫芦)  拼音:dǎo dì hú lu
倒在地上的葫芦。比喻醉倒的人。如:「他醉得像个倒地葫芦似的。」
分类:地上葫芦
《国语辞典》:倒舄抠衣(倒舄抠衣)  拼音:dào xì kōu yī
鞋子穿反,提起衣襟。比喻非常急切。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諕得你战笃索,省可里少啼哭!似这般愁红惨绿待如何?我只索倒舄抠衣出门望。呀!原来是一封天子召贤书。」
《国语辞典》:倒下钩子(倒下钩子)  拼音:dào xià gōu zi
旧时男女私情,一般是男子主动追求;若由女子主动,则称「倒下钩子」。《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那朱十老家有个侍女,叫做兰花,年已二十之外,存心看上了朱小官人,几遍的倒下钩子去勾搭他。」
《国语辞典》:倒悬挨命(倒悬挨命)  拼音:dào xuán ái mìng
比喻处境极为艰困、危险。《西游记》第四四回:「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户户拜天求雨,正都在倒悬挨命之处,忽然天降下三个仙长来,俯救生灵。」也作「倒悬之急」。